多期次滑坡演化机理研究与稳定性分析--以杂多县城西滑坡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杂多县城西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背景及特征 | 第17-27页 |
| ·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背景 | 第17-23页 |
| ·气象水文 | 第17-18页 |
| ·地形地貌 | 第18页 |
| ·地层岩性 | 第18-19页 |
| ·地质构造 | 第19-21页 |
| ·岩土体类型及特征 | 第21-22页 |
| ·水文地质 | 第22页 |
| ·人类工程活动 | 第22-23页 |
| ·滑坡特征 | 第23-27页 |
| ·基本特征 | 第23-24页 |
| ·变形特征 | 第24-27页 |
| 第三章 杂多县城西滑坡形成的演化机理研究 | 第27-43页 |
| ·扎曲河谷阶地演化过程 | 第27-29页 |
| ·滑坡形成演化机理 | 第29-41页 |
| ·一期滑坡形成演化机理 | 第29-34页 |
| ·二期滑坡形成演化机理 | 第34-38页 |
| ·三期滑坡形成演化机理 | 第38-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杂多县城西滑坡稳定性分析 | 第43-65页 |
| ·稳定性的定性分析 | 第43-44页 |
| ·稳定性的极限平衡法分析 | 第44-49页 |
| ·极限平衡法简介 | 第44-46页 |
| ·计算方法的选取 | 第46页 |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 ·计算工况的选取 | 第47-48页 |
|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48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8-49页 |
| ·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49-63页 |
| ·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及求解过程简介 | 第49-50页 |
| ·二期滑坡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50-58页 |
| ·三期滑坡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58-63页 |
| ·稳定性的综合评价 | 第63-65页 |
| 第五章 杂多县城西滑坡治理方案优选 | 第65-73页 |
| ·三期滑坡治理措施的初步选择 | 第65-67页 |
| ·治理方案的提出 | 第67-68页 |
|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治理方案优选 | 第68-73页 |
| ·因素集及评价集的确定 | 第69页 |
| ·权系数的确定 | 第69-70页 |
| ·隶属函数的构建 | 第70页 |
| ·模糊矩阵的确定 | 第70-71页 |
| ·模糊综合评判及方案优选结果 | 第71-73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9-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