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国内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10-14页 |
·国外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自我发展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已有文献述评 | 第18-19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创新能力 | 第19页 |
·创新思维 | 第19页 |
·自我发展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2章 创新能力研究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21-35页 |
·创新能力内涵与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第21-26页 |
·加德纳关于创新能力的分层研究 | 第21-22页 |
·斯滕博格关于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2-23页 |
·创新能力标准与评价的研究 | 第23-24页 |
·我国创新能力内涵研究的历史发展 | 第24-26页 |
·我国创新能力相关政策梳理 | 第26-31页 |
·20 世纪 80 年代—90 年代:初步涉及创新人才 | 第26页 |
·90 年代末—21 世纪初:重点关注创新人才的内涵 | 第26-28页 |
·2003 年至今: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 第28-31页 |
·自我发展理论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契合性 | 第31-34页 |
·自我是创新能力发展的主导 | 第32-33页 |
·自我发展需要主客体的联合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问题研究 | 第35-73页 |
·调查说明 | 第35-37页 |
·调查工具 | 第35-36页 |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36-37页 |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 第37-42页 |
·忽视知识积累,对创新能力内在结构认识不充分 | 第37-38页 |
·创新主动意识不够,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 | 第38-39页 |
·创新实践训练不足,没有建立自我发展的反应链 | 第39-42页 |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要素分析 | 第42-72页 |
·基于自我发展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要素结构分析 | 第42-47页 |
·自我发展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要素差异分析 | 第47-68页 |
·自我发展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要素回归分析 | 第68-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4章 基于自我发展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 第73-83页 |
·强化课程“刺激”,形成良好的知识积累 | 第74-75页 |
·调整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创新愿望 | 第74-75页 |
·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参与课堂 | 第75页 |
·形成氛围刺激,产生创新需求 | 第75-77页 |
·营造良好氛围,使创新成为需要 | 第75-76页 |
·完善激励机制,使创新成为趋势 | 第76-77页 |
·增强“解释”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 第77-80页 |
·以学生“解释”为主,导师引导为辅 | 第77-78页 |
·加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共同“解释”能力 | 第78-79页 |
·引导学生主动“解释”,培养创新思维 | 第79-80页 |
·突出意识和行为“反应”,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 第80-81页 |
·转变观念,重视主体的能动作用 | 第80-81页 |
·鼓励自主学习,锻炼“反应”能力 | 第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 | 第89-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