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 第12-13页 |
1 前言 | 第13-23页 |
·研究问题的由来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过程 | 第14-15页 |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 | 第15页 |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树突状细胞 | 第15-18页 |
·树突状细胞的特征 | 第15-16页 |
·模式识别受体在结核感染树突状细胞中的作用 | 第16-17页 |
·NF-κB信号传导过程 | 第17页 |
·细胞因子在结核感染中的作用 | 第17-18页 |
·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逃避机制 | 第18-19页 |
·BCG的免疫反应 | 第19-20页 |
·T细胞在结核病中的免疫研究 | 第20-2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5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6页 |
·菌种及实验动物 | 第23页 |
·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 | 第23页 |
·培养基 | 第23-24页 |
·改良中性罗氏培养基(Lowenstein-Jensen培养基) | 第23-24页 |
·Middlebrook7H9培养基 | 第24页 |
·树突状细胞完全培养基 | 第24页 |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主要试剂配方 | 第24-25页 |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鉴定分枝杆菌复合群的PCR引物 | 第25-26页 |
·细菌的准备 | 第26-28页 |
·牛分枝杆菌和BCG的培养,鉴定,计数与灭活 | 第26页 |
·PCR鉴定细菌 | 第26-27页 |
·细菌的基因组提取 | 第26-27页 |
·细菌基因组PCR鉴定 | 第27页 |
·PCR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定型鉴定标准 | 第27-28页 |
·金胺O染色鉴定细菌的生存状态 | 第28页 |
·树突状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 第28-30页 |
·树突状细胞的培养 | 第28-29页 |
·流式细胞术鉴定树突状细胞 | 第29-30页 |
·不同毒力型牛分枝杆菌感染树突状细胞模型的建立 | 第30页 |
·感染后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的检测 | 第30-31页 |
·抗酸染色检测感染树突状细胞的牛分枝杆菌和BCG | 第31-32页 |
·扫描电镜检测树突状细胞对牛分枝杆菌和BCG的吞噬作用 | 第32页 |
·小鼠脾脏中CD4~+T细胞的分离纯化 | 第32-33页 |
·感染的树突状细胞对CD4~+T细胞分化的影响 | 第33页 |
·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reg细胞 | 第33-35页 |
3 结果 | 第35-49页 |
·牛分枝杆菌和BCG的鉴定 | 第35-36页 |
·PCR鉴定BCG与牛分枝杆菌 | 第35页 |
·金胺O染色鉴定细菌存活状态 | 第35-36页 |
·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的鉴定 | 第36-38页 |
·骨髓干细胞中的树突状细胞比例 | 第36-37页 |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鉴定 | 第37-38页 |
·树突状细胞感染M.bovis和BCG模型建立 | 第38-41页 |
·抗酸染色鉴定细菌与细胞结合与吞噬 | 第38-39页 |
·扫描电镜观察树突状细胞对细菌的吞噬 | 第39-40页 |
·树突状细胞感染细菌后MHC-Ⅱ分子的表达 | 第40-41页 |
·感染后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测定 | 第41-44页 |
·不同毒力牛分枝杆菌感染树突状细胞检测细胞因子 | 第41-43页 |
·NF-kB信号通路阻断检测细胞因子 | 第43页 |
·TLRs阻断对DC感染后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 第43-44页 |
·牛分枝杆菌/BCG感染树突状细胞对CD4~+T细胞分化的调节 | 第44-49页 |
·CD4~+T细胞磁珠分选效果检测 | 第44-45页 |
·感染的树突状细胞对CD4~+T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 | 第45-47页 |
·流式检测Treg细胞 | 第47-49页 |
4讨论 | 第49-55页 |
·牛分枝杆菌和BCG差异性诱导DCs分泌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 | 第49-51页 |
·牛分枝杆菌与BCG感染DCs诱导不同的CD4~+T细胞亚群的分化 | 第51-55页 |
·Th17细胞在结核感染中的作用 | 第52-53页 |
·Th1型细胞在结核感染中的作用 | 第53页 |
·Treg细胞在结核感染中的作用 | 第53-55页 |
5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