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对上市公司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4-16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激励理论 | 第17-18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19页 |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股权激励的概念 | 第19-20页 |
·股票期权的概念 | 第20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20-27页 |
·国外学者的研究 | 第21-23页 |
·国内学者的研究 | 第23-27页 |
3.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描述性分析 | 第27-35页 |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演变 | 第27-30页 |
·法律法规的演变 | 第27-28页 |
·模式演变 | 第28-30页 |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 第30-35页 |
·总体情况 | 第30-32页 |
·分板块情况 | 第32-33页 |
·分行业情况 | 第33页 |
·实施模式的选择情况 | 第33-35页 |
4. 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的实证检验 | 第35-56页 |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检验 | 第35-44页 |
·实证建立的背景 | 第35-36页 |
·样本的选择 | 第36-42页 |
·模型构建 | 第42-43页 |
·实证检验结果的说明 | 第43-44页 |
·股票期权激励与上市公司股价关系的实证检验 | 第44-56页 |
·实证建立的依据 | 第44-47页 |
·样本的选择 | 第47-48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8-53页 |
·实证结果 | 第53-56页 |
5. 结论及分析 | 第56-63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分析 | 第57-61页 |
·国外的典型案例——微软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 第57-59页 |
·激励计划终止的公司数量较多 | 第59页 |
·高管“倒填日期” | 第59-61页 |
·股权激励行权价“倒挂” | 第61页 |
·对上市公司要求越来越严格 | 第61页 |
·不足之处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