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明(1368~1663年)论文

明清济宁运河经济与市场体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绪论第7-13页
 第一节 选题旨趣第7-8页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第8-11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1-13页
第一章 明清济宁地区的自然与人文背景第13-20页
 第一节 明清济宁地区的区位优势第13-14页
 第二节 明清济宁地区的人文环境第14-15页
  一、 “四民同道”思想对济宁地区的影响第14页
  二、 外埠商人及其商业活动对济宁经济的促进第14-15页
 第三节 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贯通济宁地区第15-20页
  一、 元代开凿大运河的大致过程第15-17页
  二、 明清政府对大运河的疏浚与维护第17-20页
第二章 明清济宁市场形态的形成与发展第20-42页
 第一节 济宁地区初级市场:村集、庙会第20-28页
  一、 施坚雅市场层级理论与济宁三级市场的划分第20-21页
  二、 明清政府对京杭大运河的管理第21-26页
  三、 明清济宁地区的村集、庙会第26-28页
 第二节 济宁地区中级市场:市镇第28-35页
  一、 国内外学界对于市镇概念的界定第28-31页
  二、 明清济宁地区运河沿线的主要市镇第31-35页
 第三节 济宁地区中心市场:州县第35-42页
  一、 明清济宁州县码头与运转贸易第35-38页
  二、 明清济宁州县主要商业街市、商行与会馆第38-42页
第三章 明清济宁经济的兴衰第42-47页
 第一节 运河的贯通与济宁经济的勃发第42-44页
  一、 济宁人口与城市规模的发展第42-43页
  二、 济宁地区商业税收的发展第43-44页
 第二节 运河的衰落对济宁经济与市场的影响第44-47页
  一、 运河对周边地区的负面影响及其衰落第44-45页
  二、 运河的衰落对济宁经济与市场的影响第45-47页
余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附录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硕士学位攻读期间研究成果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代受贿罪惩治研究
下一篇:屯田、军户与地方社会--明代辽东都司卫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