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桉论文

巨桉抗逆相关基因EgrGolS3的鉴定及功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文献综述第11-19页
    1.1 前言第11页
    1.2 GolS基因家族分类及基因结构第11-12页
    1.3 肌醇半乳糖苷合酶与棉子糖系列寡糖生物合成第12-13页
    1.4 肌醇半乳糖苷合酶的生物学功能第13-17页
        1.4.1 肌醇半乳糖苷合酶在植物非生物逆境响应中的作用第14-15页
        1.4.2 肌醇半乳糖苷合酶在植物生物逆境响应中的作用第15-16页
        1.4.3 GolS在种子脱水和萌发中的作用第16-17页
        1.4.4 GolS其他方面的功能第17页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2 全基因组范围巨桉GolS基因鉴定及基因结构分析第19-27页
    2.1 数据来源第19页
    2.2 实验方法第19-20页
        2.2.1 巨桉GT8超基因家族成员鉴定第19页
        2.2.2 巨桉GT8超基因家族保守结构域分析第19页
        2.2.3 巨桉GT8超家族系统发育进化树的构建第19-20页
        2.2.4 巨桉GolS基因的鉴定第20页
        2.2.5 巨桉GolS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第20页
        2.2.6 巨桉GolS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第20页
        2.2.7 巨桉GolS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第20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0-26页
        2.3.1 巨桉GT8超基因家族的进化与保守结构域分析第20-22页
        2.3.2 巨桉GolS基因的鉴定第22-23页
        2.3.3 巨桉GolS基因结构与染色体位置分布分析第23-24页
        2.3.4 巨桉GolS组织特异性表达第24-25页
        2.3.5 巨桉GolS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第25-26页
    2.4 讨论第26-27页
3 巨桉GolS基因非生物胁迫处理条件下的表达分析第27-35页
    3.1 实验材料第27页
        3.1.1 植物材料第27页
        3.1.2 药品、试剂与主要仪器第27页
    3.2 实验方法第27-30页
        3.2.1 逆境处理、取样方法第27-28页
        3.2.2 巨桉总RNA提取第28-29页
        3.2.3 模板cDNA的合成第29页
        3.2.4 qRT-PCR的方法第29-30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0-34页
        3.3.1 非生物逆境处理巨桉GolS表达分析第30-34页
    3.4 讨论第34-35页
4 巨桉EgrGolS3遗传转化与亚细胞定位第35-50页
    4.1 实验材料第35-36页
        4.1.1 植物材料第35页
        4.1.2 药品、试剂与主要仪器第35-36页
    4.2 EgrGolS3 GFP融合载体构建第36-40页
        4.2.1 基因扩增第36-37页
        4.2.2 目的片段的凝胶回收第37页
        4.2.3 目的基因与空载体双酶切第37页
        4.2.4 双酶切产物纯化第37-38页
        4.2.5 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第38页
        4.2.6 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阳性检测及重组质粒提取第38-39页
        4.2.7 重组质粒,空载体转化农杆菌、阳性检测第39-40页
        4.2.8 重组质粒侵染烟草第40页
        4.2.9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第40页
    4.3 植物超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0-43页
        4.3.1 基因扩增第40页
        4.3.2 目的片段的凝胶回收第40页
        4.3.3 目的片段与载体的连接第40-41页
        4.3.4 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第41页
        4.3.5 挑克隆与菌液PCR检测第41-42页
        4.3.6 重组质粒的提取第42页
        4.3.7 LR反应制备植物表达终载体第42-43页
        4.3.8 重组终载体转化大肠杆菌、阳性检测及重组质粒提取第43页
        4.3.9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阳性检测第43页
    4.4 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得第43-46页
        4.4.1 遗传转化拟南芥第43页
        4.4.2 转基因纯合株系的筛选第43-45页
        4.4.3 EgrGolS3半定量分析第45页
        4.4.4 EgrGolS3酶活性测定第45页
        4.4.5 EgrGolS3超表达株系糖含量测定第45-46页
    4.5 结果与分析第46-49页
        4.5.1 EgrGolS3-GFP超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6页
        4.5.2 EgrGol3亚细胞定位第46-47页
        4.5.3 EgrGolS3-35S超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7页
        4.5.4 转基因拟南芥的鉴定第47-48页
        4.5.5 EgrGolS3半定量结果第48页
        4.5.6 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浓度测定第48页
        4.5.7 EgrGolS3超表达转基因株系相关代谢产物含量测定第48-49页
    4.6 讨论第49-50页
5 EgrGolS3超表达对非生物逆境响应和对成花的影响第50-61页
    5.1 非生物逆境处理条件下转基因拟南芥种子发芽率统计第50页
    5.2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非生物逆境处理第50-51页
        5.2.1 低温处理第50页
        5.2.2 高盐处理第50页
        5.2.3 干旱实验与叶片离体实验第50-51页
    5.3 蔗糖处理下花青素含量测定第51页
    5.4 EgrGolS3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表型观察第51页
    5.5 成花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第51-52页
        5.5.1 正常条件培养第51页
        5.5.2 短日照下处理后开花相关基因分析第51-52页
        5.5.3 不同叶位FT、CO基因表达水平第52页
    5.6 数据处理第52页
    5.7 结果与分析第52-60页
        5.7.1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非生物逆境处理第52-54页
        5.7.2 转基因拟南芥种子非生物逆境处理第54-55页
        5.7.3 花青素含量测定第55-56页
        5.7.4 转基因株系成花、结顶提前第56-57页
        5.7.5 正常条件下转基因株系开花相关基因定量表达第57-58页
        5.7.6 短日照处理条件下转基因株系成花相关基因定量表达第58-59页
        5.7.7 幼叶中FT、CO的表达第59-60页
    5.8 讨论第60-61页
6 小结与展望第61-63页
    6.1 小结第61页
    6.2 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1页
附录第71-73页
个人简介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文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刺山柑解剖结构与根际VA真菌对其干旱环境适应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