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运输企业动态能力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4-27页 |
·动态能力研究综述 | 第14-25页 |
·动态能力发展以及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动态能力内涵 | 第16-18页 |
·动态能力层级及特征 | 第18-21页 |
·动态能力维度研究 | 第21-22页 |
·动态能力研究视角 | 第22-25页 |
·集装箱运输研究综述 | 第25-26页 |
·集装箱运输现状 | 第25页 |
·集装箱码头研究 | 第25-26页 |
·集装箱运输路线、方式及成本研究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集装箱运输企业动态能力研究维度 | 第27-34页 |
·集装箱运输企业动态能力内涵 | 第27-28页 |
·集装箱运输企业动态能力构成维度 | 第28-32页 |
·环境感知能力 | 第28-30页 |
·信息吸收能力 | 第30-31页 |
·资源整合能力 | 第31-32页 |
·集装箱运输企业动态能力分析框架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集装箱运输企业动态能力维度验证分析 | 第34-46页 |
·动态能力维度的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研究方法 | 第34页 |
·研究方法选择 | 第34-35页 |
·因子分析相关理论 | 第35-39页 |
·因子分析模型 | 第35-36页 |
·因子分析基本内容 | 第36-39页 |
·集装箱运输企业动态能力维度因子分析 | 第39-44页 |
·问卷设计及说明 | 第39-41页 |
·动态能力维度的因子分析 | 第41-44页 |
·集装箱运输企业动态能力维度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46-60页 |
·企业概述 | 第46-47页 |
·长安民生物流动态能力现状 | 第47-48页 |
·集装箱运输企业动态能力评价 | 第48-59页 |
·综合评价理论 | 第48-51页 |
·评价方法选择 | 第51页 |
·集装箱运输企业动态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51-53页 |
·动态能力评价 | 第53-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集装箱运输企业动态能力培育 | 第60-66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A | 第73-75页 |
附录 B | 第75-76页 |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