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6页 |
| ·血栓栓塞性疾病 | 第11页 |
| ·血栓的形成及溶栓机制 | 第11-13页 |
| ·溶栓药物的发展状况 | 第13-16页 |
| ·溶栓药物的来源 | 第13-14页 |
| ·溶栓药物的分类 | 第14页 |
| ·上市溶栓药物的特点 | 第14-16页 |
| ·纳豆枯草芽孢杆菌 | 第16-17页 |
| ·纳豆激酶 | 第17-24页 |
| ·纳豆激酶的发现 | 第17-18页 |
| ·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研究 | 第18-19页 |
| ·纳豆激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9-20页 |
| ·纳豆激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20-21页 |
| ·纳豆激酶的活性检测方法研究 | 第21-22页 |
| ·纳豆激酶的药理学研究 | 第22-24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研究 | 第26-45页 |
| ·前言 | 第2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4页 |
| ·材料 | 第26-27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27-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 ·测定方法 | 第30-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3页 |
| ·蛋白质标准曲线 | 第34-35页 |
| ·酶活标准曲线 | 第35-37页 |
| ·NK 分布的确定 | 第37页 |
| ·硫酸铵分级盐析 | 第37-38页 |
| ·Phenyl Sepharose 疏水柱层析 | 第38-40页 |
| ·SDS-PAGE 电泳分析 | 第40页 |
| ·分子量的测定 | 第40-41页 |
| ·等电点的测定 | 第41-42页 |
| ·纯化方案的评价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纳豆激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45-63页 |
| ·引言 | 第45-4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6-51页 |
| ·材料 | 第46页 |
| ·测定方法 | 第46-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61页 |
| ·显色底物法与纤维蛋白平板法的相关性 | 第51-52页 |
| ·pNA 标准曲线 | 第52-53页 |
| ·纳豆激酶的反应速率曲线 | 第53-54页 |
| ·纳豆激酶的动力学性质 | 第54-56页 |
| ·纳豆激酶的最适温度 | 第56-57页 |
| ·纳豆激酶的温度稳定性 | 第57-59页 |
| ·纳豆激酶的最适pH | 第59页 |
| ·纳豆激酶的pH 稳定性 | 第59-60页 |
| ·抑制剂对纳豆激酶的影响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 附录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