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站综合体复合功能的一体化设计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高速铁路及高铁站发展背景 | 第11-13页 |
·相关理论 | 第13-15页 |
·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15-17页 |
·国外现状分析 | 第15-16页 |
·国内现状分析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7-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21页 |
·研究对象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2 高铁站综合体的概念及特点 | 第21-36页 |
·高铁站综合体的概念 | 第21-27页 |
·相关概念 | 第21-24页 |
·高铁站综合体的概念 | 第24页 |
·高铁站综合体现实性分析 | 第24-27页 |
·高铁站综合体建筑的特点 | 第27-36页 |
·高铁站综合体的触媒作用和集聚效应 | 第27-29页 |
·从“等候式”向“通过式”转变 | 第29-30页 |
·从交通综合体向城市综合体转变 | 第30-33页 |
·从“中途点”向“目的地”转变 | 第33-35页 |
·复合功能从“交通依附”向“互利互助”转变 | 第35-36页 |
3 高铁站的类型与复合功能 | 第36-45页 |
·高铁站综合体的复合化趋势 | 第36-37页 |
·交通复合 | 第36页 |
·非交通功能复合 | 第36-37页 |
·针对功能复合的高铁站综合体的分类 | 第37-45页 |
·城市中心型高铁站 | 第38-39页 |
·综合枢纽型高铁站 | 第39-41页 |
·小型高铁站 | 第41-43页 |
·接驳型高铁站 | 第43-45页 |
4 高铁站复合功能的组织 | 第45-68页 |
·与其它交通方式的整合 | 第45-60页 |
·城市轨道交通 | 第46-48页 |
·普铁、城铁 | 第48-50页 |
·公交 | 第50-52页 |
·小汽车 | 第52-54页 |
·公路长途客运 | 第54-56页 |
·航空 | 第56-60页 |
·与非交通功能的组织 | 第60-66页 |
·商业 | 第60-62页 |
·酒店 | 第62-63页 |
·文化艺术 | 第63-64页 |
·休闲娱乐 | 第64-65页 |
·办公、会议 | 第65页 |
·居住 | 第65-66页 |
·公共服务设施 | 第66页 |
·高铁站广场功能分析 | 第66-68页 |
5 高铁站复合功能的一体化设计 | 第68-90页 |
·一体化设计要求 | 第68-73页 |
·功能互补 | 第68-69页 |
·空间整合 | 第69-71页 |
·交通组织系统化 | 第71-73页 |
·一体化设计原则 | 第73-79页 |
·开放性和公共性原则 | 第73-75页 |
·立体化原则 | 第75-78页 |
·人性化原则 | 第78-79页 |
·一体化布局类型 | 第79-84页 |
·分散式 | 第79-82页 |
·集中式 | 第82-83页 |
·串联式 | 第83-84页 |
·一体化设计策略 | 第84-90页 |
·主体空间设计要点 | 第85-87页 |
·辅助部分设计要点 | 第87-88页 |
·标识系统设计要点 | 第88-90页 |
6 结论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作者简历 | 第95-9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