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胡庆油田油藏地球化学与成藏规律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4-25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油藏地球化学研究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完成主要工作量 | 第20-21页 |
·取得的主要进展与创新点 | 第21-25页 |
第2章 基本地质特征 | 第25-33页 |
·地层特征 | 第25-27页 |
·构造特征 | 第27-30页 |
·主断裂特征 | 第28-29页 |
·区带划分 | 第29-30页 |
·沉积与储层特征 | 第30-33页 |
·沉积特征 | 第30-31页 |
·储层基本特征 | 第31-33页 |
第3章 胡庆油田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33-59页 |
·烃源岩空间展布特征 | 第33-37页 |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特征 | 第37-42页 |
·有机碳 | 第38-40页 |
·氯仿沥青“A”和总烃(HC)含量 | 第40-41页 |
·生油潜量(S1+S2) | 第41-42页 |
·有机质类型 | 第42-47页 |
·干酪根镜下显微组份特征 | 第43-44页 |
·干酪根的元素组成 | 第44-45页 |
·烃源岩热解参数 | 第45-46页 |
·可溶有机质族组成特征 | 第46-47页 |
·有机质热演化特征 | 第47-50页 |
·烃源岩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 | 第50-59页 |
·饱和烃气相色谱特征 | 第50-52页 |
·甾、萜类特征 | 第52-55页 |
·芳烃组成特征 | 第55-59页 |
第4章 原油、储层抽提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 第59-86页 |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 第59-74页 |
·胡庆油田原油物理性质 | 第59页 |
·原油族组成 | 第59-62页 |
·原油饱和烃馏分的组成特征 | 第62-69页 |
·原油芳烃馏份组成特征 | 第69-74页 |
·储层抽提物地球化学特征 | 第74-76页 |
·族组成特征 | 第74-75页 |
·生物标记化合物分布特征 | 第75-76页 |
·油源对比 | 第76-83页 |
·成熟度对比 | 第77-79页 |
·沉积环境对比 | 第79-81页 |
·生源构成对比 | 第81-82页 |
·碳同位素组成对比 | 第82-83页 |
·含油气系统 | 第83-86页 |
·含油气系统划分 | 第83页 |
·含油气系统特征 | 第83-86页 |
第5章 胡庆油田油气成藏史综合研究 | 第86-109页 |
·地层埋藏史 | 第86-89页 |
·源岩生烃史 | 第89-97页 |
·地温场 | 第89-91页 |
·热史 | 第91-92页 |
·有机质成熟史 | 第92-94页 |
·源岩生烃史 | 第94-97页 |
·油气充注史 | 第97-109页 |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荧光特征 | 第97-99页 |
·有机包裹体成分分析 | 第99-102页 |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特征 | 第102-106页 |
·油气充注期次及时间 | 第106-109页 |
第6章 油气运移与成藏机制研究 | 第109-135页 |
·流体势分析 | 第109-119页 |
·压力场特征 | 第109-117页 |
·势能场特征 | 第117-119页 |
·油气运移方向与路径 | 第119-126页 |
·利用烷基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判断油气运移方向 | 第120-122页 |
·油气运移方向与路径 | 第122-126页 |
·油气成藏机制 | 第126-135页 |
·胡庆油田主要断层活动时间分析 | 第126-129页 |
·油源条件 | 第129页 |
·储盖组合关系 | 第129-133页 |
·输导条件 | 第133-134页 |
·圈闭条件 | 第134页 |
·主控因素 | 第134-135页 |
第7章 油气成藏规律及勘探方向 | 第135-149页 |
·油气藏类型及分布 | 第135-137页 |
·油气藏类型 | 第135页 |
·油气藏分布特征 | 第135-137页 |
·油气成藏模式 | 第137-143页 |
·典型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 | 第137-140页 |
·东濮凹陷胡庆油田油气成藏模式 | 第140-143页 |
·油气勘探方向 | 第143-149页 |
·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 第143-144页 |
·油气勘探方向 | 第144-149页 |
结论 | 第149-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60-161页 |
附录A 包裹体图版 | 第161-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