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2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8-21页 |
·外生比较优势理论 | 第18-20页 |
·内生比较优势理论 | 第20-21页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1-23页 |
·生产要素 | 第21页 |
·需求条件 | 第21页 |
·相关及支持产业 | 第21-22页 |
·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 第22-23页 |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理论 | 第23-25页 |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内涵 | 第23-24页 |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评价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发展潜力 | 第26-32页 |
·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 第26-28页 |
·美国市场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 | 第26-27页 |
·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 | 第27-28页 |
·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 | 第28页 |
·中国与美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潜力 | 第28-31页 |
·中国与美国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 | 第29页 |
·中国农产品对美国出口贸易强度 | 第29-30页 |
·中国与美国农产品出口相似度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 第32-50页 |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32-35页 |
·竞争实绩指标 | 第32页 |
·竞争实力指标 | 第32-33页 |
·竞争潜力指标 | 第33-34页 |
·竞争环境因素指标 | 第34-35页 |
·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实证分析 | 第35-43页 |
·农产品出口竞争实绩 | 第35-37页 |
·农产品出口竞争实力 | 第37-38页 |
·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竞争潜力 | 第38-41页 |
·农产品出口竞争环境 | 第41-43页 |
·出口竞争力在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中的贡献分析 | 第43-48页 |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 | 第43-45页 |
·数据来源 | 第45页 |
·模型分析结果及结论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5 影响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因素 | 第50-59页 |
·影响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外部因素 | 第50-55页 |
·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 | 第50-52页 |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 | 第52-53页 |
·美国反倾销措施 | 第53-54页 |
·运输距离 | 第54页 |
·特保条款 | 第54-55页 |
·影响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内部因素 | 第55-57页 |
·农业支持政策体系 | 第55页 |
·政府服务管理体制 | 第55-56页 |
·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 第56页 |
·农产品出口结构 | 第56-57页 |
·农产品成本及价格 | 第57页 |
·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水平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6 提高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策略 | 第59-66页 |
·积极应对美国各种非关税壁垒 | 第59-60页 |
·应对美国技术贸易壁垒 | 第59页 |
·应对美国绿色贸易壁垒 | 第59-60页 |
·应对美国反倾销 | 第60页 |
·加强政府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支持力度 | 第60-62页 |
·建立支持农产品出口的政策体系 | 第61页 |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 第61-62页 |
·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 | 第62页 |
·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 第62-63页 |
·积极参与世贸组织谈判 | 第62页 |
·加大农产品贸易交涉力度 | 第62-63页 |
·调整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结构 | 第63-64页 |
·加大果蔬制品、特色农产品出口 | 第63页 |
·增加农产品加工品的出口比例 | 第63页 |
·促进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出口 | 第63-64页 |
·鼓励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 | 第64页 |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的发展 | 第64-65页 |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 第64页 |
·推动农产品流通业发展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