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的架桥机多重分步损伤识别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架桥机损伤识别的意义及目的 | 第10-12页 |
·损伤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26页 |
·损伤识别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 第12页 |
·基于动力学特性的结构损伤识别理论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23页 |
·基于反演方法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架桥机损伤识别的基本理论 | 第28-42页 |
·引言 | 第28页 |
·损伤标识量的基本理论 | 第28-33页 |
·损伤标识量的选择 | 第28-29页 |
·基于标准化的频率变化率损伤识别方法 | 第29-30页 |
·归一化的损伤信号指标 | 第30-31页 |
·频率平方的变化比 | 第31页 |
·基于模态曲率差的损伤识别方法 | 第31-32页 |
·基于柔度差曲率的损伤识别方法 | 第32-33页 |
·BP神经网络和PNN神经网络反演损伤识别方法 | 第33-40页 |
·BP网络的理论算法 | 第34-38页 |
·BP算法的程序实现 | 第38-39页 |
·PNN神经网络理论 | 第39-40页 |
·多重分步识别理论 | 第40-41页 |
·多重分步识别方法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架桥机模型的建立 | 第42-49页 |
·架桥机的主要结构 | 第42页 |
·架桥机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42-43页 |
·架桥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3-48页 |
·架桥机模型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43-44页 |
·架桥机模型约束条件的处理 | 第44-46页 |
·整体架桥机有限元模型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架桥机损伤位置的初步定位 | 第49-66页 |
·引言 | 第49页 |
·架桥机子结构划分及工况设定 | 第49-57页 |
·架桥机主梁的损伤工况设定及样本选取 | 第50-51页 |
·架桥机后支腿的损伤工况设定及样本选取 | 第51-53页 |
·架桥机前支腿的损伤工况设定及样本选取 | 第53-54页 |
·架桥机主梁、前支腿、后支腿的损伤位置标定 | 第54-57页 |
·基于PNN网络的训练结果与预测结果 | 第57-65页 |
·与训练样本同位置不同损伤程度工况识别 | 第57-61页 |
·与训练样本不同位置不同损伤程度工况识别 | 第6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架桥机损伤的具体定位与损伤程度量化 | 第66-86页 |
·引言 | 第66页 |
·主梁损伤的初步定位与损伤工况样本选取 | 第66-71页 |
·与训练样本相同位置不同损伤程度损伤识别 | 第67-70页 |
·与训练样本不同位置不同损伤程度损伤识别 | 第70-71页 |
·架桥机主梁损伤内外侧定位识别 | 第71-77页 |
·损伤工况设定及样本选取 | 第71-74页 |
·基于PNN网络的识别结果 | 第74-77页 |
·损伤的具体定位与定量识别 | 第77-85页 |
·损伤的具体定位 | 第77-79页 |
·损伤程度识别 | 第79-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全文总结 | 第86-87页 |
·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