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基础理论综述 | 第17-25页 |
·和谐概述 | 第17-20页 |
·古代和谐思想回顾 | 第17-19页 |
·和谐的内涵 | 第19页 |
·和谐的特征 | 第19-20页 |
·和谐管理理论概述 | 第20-21页 |
·和谐管理理论的假定与假设 | 第20页 |
·和谐管理理论的基本函数关系 | 第20-21页 |
·和谐企业概述 | 第21-24页 |
·和谐企业的定义 | 第21-22页 |
·和谐企业的特征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和谐企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33页 |
·企业制度 | 第25-26页 |
·企业文化 | 第26-27页 |
·企业战略 | 第27-28页 |
·人员素质 | 第28-29页 |
·内部关系和谐 | 第29-30页 |
·外部利益相关者 | 第30-31页 |
·外部环境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和谐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 第33-56页 |
·和谐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3-44页 |
·和谐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3-34页 |
·和谐企业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 | 第34-35页 |
·和谐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5-39页 |
·和谐企业评价指标说明 | 第39-44页 |
·和谐企业评价 | 第44-49页 |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概述 | 第45页 |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下的和谐企业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45-48页 |
·和谐企业综合评价 | 第48-49页 |
·和谐企业评价应用举例 | 第49-55页 |
·和谐企业评价ANP模型构建 | 第49-50页 |
·和谐企业各级指标权重确定 | 第50-52页 |
·和谐企业综合评价 | 第52-54页 |
·和谐企业评价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和谐企业建设的途径 | 第56-66页 |
·增强企业发展潜力 | 第56-57页 |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 第56页 |
·强化资源整合能力 | 第56-57页 |
·加强管理控制能力 | 第57页 |
·建立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 | 第57-59页 |
·完善“三方机制” | 第57-58页 |
·贯彻劳动合同法 | 第58-59页 |
·建立和谐的企业员工关系 | 第59-60页 |
·实施人本管理 | 第59页 |
·建立完善的沟通系统 | 第59-60页 |
·实现企业内部公平 | 第60-61页 |
·保障程序公平 | 第60页 |
·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 | 第60-61页 |
·建立和谐的企业管理机制 | 第61-62页 |
·加强并落实民主管理制度 | 第61页 |
·建立“以人为本”绩效管理 | 第61-62页 |
·打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 第62-64页 |
·提炼企业核心价值理念 | 第62页 |
·强化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 第62-63页 |
·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 | 第63-64页 |
·全面塑造企业形象 | 第64-65页 |
·塑造企业家及员工形象 | 第64页 |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 第64-65页 |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0-71页 |
附录 和谐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调查表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 | 第74-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