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导论 | 第13-31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3-16页 |
(一) 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提高制度执行力 | 第13-15页 |
(二) “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 第15-16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三、 研究综述 | 第17-27页 |
(一) 研究历程 | 第18-21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21-25页 |
(三) 研究述评 | 第25-27页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7-29页 |
五、 研究的难点、创新和限度 | 第29-31页 |
(一) 研究难点 | 第29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29-30页 |
(三) 研究限度 | 第30-31页 |
第一章 理论解析:党的制度执行力的分析框架 | 第31-66页 |
第一节 党的制度 | 第31-49页 |
一、 制度的内涵与功能 | 第32-42页 |
(一) 制度的内涵 | 第32-39页 |
(二) 制度的功能 | 第39-42页 |
二、 党的制度的内涵与功能 | 第42-49页 |
(一) 党的制度的内涵 | 第43-47页 |
(二) 党的制度的功能 | 第47-49页 |
第二节 党的制度执行力 | 第49-60页 |
一、 党的制度执行的内涵分析 | 第50-55页 |
(一) 执行力的概念溯源 | 第50-52页 |
(二) 执行力的具体内涵 | 第52-54页 |
(三) 党的制度执行力的内涵 | 第54-55页 |
二、 党的制度执行的过程分析 | 第55-58页 |
(一) 党的制度执行的准备阶段 | 第55-57页 |
(二) 党的制度执行的实施阶段 | 第57-58页 |
(三) 党的制度执行的总结阶段 | 第58页 |
三、 党的制度执行的特征分析 | 第58-60页 |
(一) 忠实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 第59页 |
(二) 强制性与自觉性的统一 | 第59页 |
(三) 率先性和平等性的统一 | 第59-60页 |
第三节 党的制度执行力系统 | 第60-66页 |
一、 执行制度 | 第61页 |
二、 执行主体 | 第61-62页 |
三、 执行客体 | 第62-63页 |
四、 执行监控 | 第63-64页 |
五、 执行资源 | 第64页 |
六、 执行环境 | 第64-66页 |
第二章 历史探析:党的制度执行的进路与经验 | 第66-95页 |
第一节 党的制度执行的历史探索 | 第66-88页 |
一、 初步探索阶段(1921—1949) | 第67-72页 |
(一) 党的制度框架初具雏形 | 第68-69页 |
(二) 对如何执行制度的探索 | 第69-72页 |
二、 积极推进阶段(1949—1966) | 第72-80页 |
(一) 执政党制度建设的良好开局 | 第73-74页 |
(二) 执政党制度执行的有益探索 | 第74-80页 |
三、 遭遇挫折阶段(1966—1976) | 第80-81页 |
(一) 革命化对制度化的超越 | 第80页 |
(二) 遭遇挫折的表现和后果 | 第80-81页 |
四、 恢复发展阶段(1976—1992) | 第81-84页 |
(一) 形成制度理论的新认识 | 第81-82页 |
(二) 实现制度执行的新探索 | 第82-84页 |
五、 全面推进阶段(1992—至今) | 第84-88页 |
(一) 提出党的制度执行力的科学概念 | 第84-85页 |
(二) 提高党的制度执行力的实践追寻 | 第85-88页 |
第二节 党的制度执行的历史经验 | 第88-95页 |
一、 注重党的制度质量问题 | 第89-90页 |
二、 加强党的制度体系建设 | 第90-91页 |
三、 形成党的制度权威意识 | 第91-92页 |
四、 提高党的制度执行能力 | 第92-93页 |
五、 强化党的制度执行监督 | 第93-95页 |
第三章 问题剖析:党的制度执行的困境与成因 | 第95-123页 |
第一节 党的制度执行力的现状与问题 | 第95-102页 |
一、 制度虚置 | 第96-98页 |
二、 制度剪切 | 第98-99页 |
三、 制度敷衍 | 第99-100页 |
四、 制度附加 | 第100-101页 |
五、 制度置换 | 第101-102页 |
第二节 党的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分析 | 第102-123页 |
一、 静态向度:系统要素的问题 | 第103-120页 |
(一) 执行制度方面的问题 | 第104-106页 |
(二) 执行主体方面的问题 | 第106-108页 |
(三) 执行客体方面的问题 | 第108-111页 |
(四) 执行监控方面的问题 | 第111-114页 |
(五) 执行资源方面的问题 | 第114-117页 |
(六) 执行环境方面的问题 | 第117-120页 |
二、 动态向度:运行机制的问题 | 第120-123页 |
(一) 运行机制的自适应功能 | 第120-121页 |
(二) 运行机制的障碍性问题 | 第121-123页 |
第四章 对策研析:提高党的制度执行力 | 第123-161页 |
第一节 前提:构建党的制度的科学体系 | 第123-135页 |
一、 提高单项制度的质量,构建微观层面的制度体系 | 第124-130页 |
(一) 坚持正确的制度设计原则 | 第124-125页 |
(二) 提升制度的合法性 | 第125-126页 |
(三) 增强制度的科学性 | 第126-128页 |
(四) 提高制度的有效性 | 第128-130页 |
二、 加强党内制度的整合,构建中观层面的制度体系 | 第130-132页 |
(一) 全面清理,分门别类 | 第130-131页 |
(二) 顶层设计,查缺补漏 | 第131页 |
(三) 统一逻辑,有效整合 | 第131-132页 |
三、 实现内外制度的互动,构建宏观层面的制度体系 | 第132-135页 |
(一) 党内法规不能与国家法规相冲突 | 第132-133页 |
(二) 党内法规要与国家法规衔接协同 | 第133-134页 |
(三) 部分党内法规要向国家法规转化 | 第134-135页 |
第二节 过程:形成制度运行的合理机制 | 第135-153页 |
一、 完善制度的传播机制 | 第135-139页 |
(一) 坚持制度传播的正确原则 | 第135-136页 |
(二) 拓宽制度传播的渠道途径 | 第136-137页 |
(三) 形成制度传播的互动反馈 | 第137-139页 |
二、 健全制度的执行机制 | 第139-147页 |
(一) 坚持制度执行原则 | 第139-140页 |
(二) 完善制度执行结构 | 第140-142页 |
(三) 提高制度执行能力 | 第142-144页 |
(四) 优化制度执行方式 | 第144-146页 |
(五) 破解制度执行困境 | 第146-147页 |
三、 强化制度的控制机制 | 第147-153页 |
(一) 建立评估反馈机制 | 第147-149页 |
(二) 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 第149-151页 |
(三) 完善激励惩罚机制 | 第151-153页 |
第三节 保障:优化制度执行的资源环境 | 第153-161页 |
一、 强化执行资源的有效供给 | 第153-155页 |
(一) 保障硬性资源的配备 | 第153-154页 |
(二) 加强软性资源的开发 | 第154-155页 |
二、 塑造崇尚法治的社会环境 | 第155-157页 |
(一) 理清社会环境与党内环境的关系 | 第155-156页 |
(二) 注重社会环境中法治意识的养成 | 第156-157页 |
三、 培育党内制度的执行文化 | 第157-161页 |
(一) 坚决破除党内的潜规则 | 第157-158页 |
(二) 精心培育制度执行文化 | 第158-161页 |
结语 | 第161-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163-173页 |
后记 | 第173-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