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导言 | 第12-31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12-14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5-28页 |
四、 逻辑框架 | 第28-29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第一章 当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理论分析 | 第31-71页 |
一、 政党意识形态及其建构的基本逻辑 | 第31-52页 |
(一) 政党意识形态与政党意识形态建构 | 第31-46页 |
(二) 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规律 | 第46-52页 |
二、 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特点 | 第52-60页 |
(一) 执政党的主要特点 | 第52-55页 |
(二) 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主要特点 | 第55-60页 |
三、 当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的主要特点 | 第60-71页 |
(一)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特征 | 第60-62页 |
(二)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特征 | 第62-65页 |
(三) 当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逻辑 | 第65-71页 |
第二章 当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的意义 | 第71-94页 |
一、 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主要功能 | 第71-78页 |
(一) 为执政党凝聚民众意志提供有效工具 | 第71-74页 |
(二) 为执政党获得理性权威提供理论基础 | 第74-76页 |
(三) 为执政党执政提供合法性资源 | 第76-78页 |
二、 党的意识形态建构的时代要求 | 第78-94页 |
(一) 世界大转折的要求 | 第78-84页 |
(二) 国内大变动的要求 | 第84-90页 |
(三) 党情新变化的要求 | 第90-94页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经验教训 | 第94-122页 |
一、 苏联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的经验教训 | 第94-108页 |
(一) 苏联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经验 | 第94-100页 |
(二) 苏联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教训 | 第100-108页 |
二、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的经验教训 | 第108-122页 |
(一)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经验 | 第108-117页 |
(二)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的主要教训 | 第117-122页 |
第四章 当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22-147页 |
一、 价值取向难以及时适应民众需求变化 | 第122-128页 |
(一) 主要表现 | 第122-126页 |
(二) 原因分析 | 第126-128页 |
二、 目标体系的包容性受到挑战 | 第128-133页 |
(一) 主要表现 | 第129-130页 |
(二) 原因分析 | 第130-133页 |
三、 实施路径存在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障碍 | 第133-140页 |
(一) 主要表现 | 第133-137页 |
(二) 原因分析 | 第137-140页 |
四、 党的意识形态建构能力不能满足时代要求 | 第140-147页 |
(一) 主要表现 | 第140-144页 |
(二) 原因分析 | 第144-147页 |
第五章 党的意识形态建构的路径选择 | 第147-177页 |
一、 确立契合民众要求的价值取向 | 第147-154页 |
(一) 人民至上 | 第147-149页 |
(二) 共同富裕 | 第149-150页 |
(三) 民主法治 | 第150-151页 |
(四) 公平正义 | 第151-153页 |
(五) 社会和谐 | 第153-154页 |
二、 建立包容性强的目标体系 | 第154-163页 |
(一) 体现全人类利益的共产主义目标 | 第155-157页 |
(二) 体现国家利益和社会要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 第157-159页 |
(三) 体现民族利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和祖国统一目标 | 第159-161页 |
(四) 体现民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主义民生目标 | 第161-163页 |
三、 选择张力适度的实施路径 | 第163-169页 |
(一) 保持实施路径与价值目标的适度张力 | 第163-165页 |
(二) 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调整实施路径 | 第165-167页 |
(三) 处理好批判性与建设性的关系 | 第167-168页 |
(四) 处理好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关系 | 第168-169页 |
四、 确保党具备适应时代潮流的意识形态建构能力 | 第169-177页 |
(一) 提高改革创新能力 | 第170-171页 |
(二) 提高形势分析能力 | 第171-173页 |
(三) 提高理论概括能力 | 第173-174页 |
(四) 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 第174-177页 |
结束语:以党的意识形态建构为起点,推动党的意识形态建设 | 第177-182页 |
一、 积极进行党的意识形态建构 | 第177-178页 |
二、 有效进行党的意识形态传播 | 第178-180页 |
三、 努力实现党的意识形态认同 | 第180-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93页 |
后记 | 第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