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视频源模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3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9页 |
| ·红外焦平面阵列响应缺陷概述 | 第7页 |
| ·软件仿真与硬件实现 | 第7-9页 |
| ·以太网技术概述 | 第9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 ·论文结构及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 2 系统总体架构及相关网络协议 | 第13-26页 |
| ·系统设计要求及步骤 | 第13-14页 |
| ·系统开发方案的确定 | 第14-21页 |
| ·网络传输方案选择 | 第14-17页 |
| ·传输层协议的确定 | 第17页 |
| ·MAC层设计方案的确定 | 第17-18页 |
| ·MAC与PHY接口方案选择 | 第18-21页 |
| ·以太网协议概述 | 第21-25页 |
| ·数据链路层协议 | 第22-23页 |
| ·网络层协议 | 第23-25页 |
| ·传输层协议 | 第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3 硬件平台设计 | 第26-36页 |
| ·千兆PHY芯片88E1111 | 第26-31页 |
| ·88E1111功能结构和通信管脚分配 | 第26-27页 |
| ·88E1111硬件配置方式 | 第27-29页 |
| ·寄存器配置 | 第29-31页 |
| ·背板设计 | 第31-33页 |
| ·电路板布线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4 以太网传输及软硬件算法对比方法 | 第36-54页 |
| ·MAC核设计 | 第36-44页 |
| ·MAC核接收模块 | 第37-40页 |
| ·MAC核发送模块 | 第40-43页 |
| ·MAC核PHY管理接口 | 第43-44页 |
| ·上位机收发设计 | 第44-49页 |
| ·红外视频上位机接收方法 | 第45-47页 |
| ·红外视频上位机显示发包方法 | 第47-49页 |
| ·红外视频软硬件算法对比方法 | 第49-53页 |
| ·罗宾逊滤波算法的硬件实现验证 | 第49-51页 |
| ·盲元补偿算法的硬件实现验证 | 第51-52页 |
| ·基于场景的非均匀性校正的硬件实现验证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5 硬件调试及结果分析 | 第54-62页 |
| ·调试平台和工具 | 第54页 |
| ·调试方法和过程 | 第54-57页 |
| ·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 | 第57-60页 |
| ·调试小结 | 第60-62页 |
| 6 结论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