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室外活动空间景观感知性及其设计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18页
   ·研究背景第11-14页
     ·论题提出的背景第11-12页
     ·景观中的现存问题第12-14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研究的目的第14页
     ·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创新点与难点第16-17页
     ·创新点第16页
     ·难点第16-17页
   ·论文框架第17-18页
2 景观感知性的研究理论基础第18-28页
   ·概念解析第18-21页
     ·景观第18-19页
     ·感知第19页
     ·景观感知第19-20页
     ·景观感知的特性第20-21页
   ·有关景观感知性的文献综述第21-22页
     ·有关景观感知的相关检索第21-22页
     ·有关五感的相关检索(与艺术设计相关的)第22页
   ·有关景观感知在国内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第22-24页
     ·视觉感知第22-23页
     ·听觉感知第23页
     ·触觉感知第23-24页
     ·嗅觉感知第24页
     ·味觉感知第24页
   ·有关景观感知在国外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第24-26页
     ·视觉感知第24-25页
     ·听觉感知第25页
     ·嗅觉感知第25页
     ·味觉感知第25页
     ·触觉感知第25-26页
   ·室外活动空间景观感知性现状与需求分析第26-27页
     ·调研对象与方法第26-27页
     ·活动空间景观感知性需求调研第27页
     ·数据汇总第27页
     ·小结第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景观感知要素的角色分析第28-44页
   ·视觉要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角色分析第28-31页
     ·光照环境的舒适性第29页
     ·景观颜色的合理化第29-30页
     ·视觉空间的多样化第30-31页
   ·听觉要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角色分析第31-34页
     ·听觉的定义第31页
     ·声音的分类第31-32页
     ·听觉景观第32-33页
     ·听觉感知影响人的心理感受第33页
     ·听觉感知产生的场所认同感第33页
     ·听觉感知引导人的环境行为心理第33-34页
   ·触觉要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角色分析第34-39页
     ·触觉感知第34-35页
     ·触觉景观第35页
     ·触觉景观分类第35-36页
     ·触觉感知影响心理感受第36页
     ·儿童空间中的触觉感知第36-37页
     ·触觉感知与材料的选择第37-38页
     ·触觉感知与微气候第38-39页
   ·嗅觉要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角色分析第39-41页
     ·嗅觉景观第39页
     ·嗅觉感知的感情色彩第39-40页
     ·嗅觉感知需要良好的通风环境第40页
     ·利用芳香植物加强嗅觉感知第40-41页
   ·味觉感知在景观设计中的角色分析第41-42页
     ·味觉景观第41页
     ·味觉景观的特点第41-42页
   ·景观设计中的时间感与位置觉第42页
   ·景观设计中想象的魔力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4 景观感知要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第44-62页
   ·视觉感知为主,其他感知为辅第44-51页
     ·视觉感知是景观设计创作和表现的重要方式第44-45页
     ·其他感知要素是视觉感知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辅助第45-46页
     ·丹东·温州城景观设计项目第46-51页
   ·特定空间中的特定感知要素应用第51-57页
     ·视觉残障人士的心理特征分析第51-52页
     ·视觉残障人士对景观空间的需求第52页
     ·视觉残障人士的感知行为分析第52-55页
     ·视觉残障人士的感知心理分析第55页
     ·大连盲聋学校参观调研第55-57页
   ·景观感知要素的综合应用实例第57-60页
     ·宫城县岩出山町感觉博物馆第57-59页
     ·新加坡感官公园第59-60页
   ·景观感知性的设计原则第60-61页
     ·设计的可持续性第60页
     ·设计的人性化第60-61页
     ·设计的生态化第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附录A 调查问卷第65-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拓扑建筑创作方法与特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生态足迹的北方村镇住宅低碳设计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