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煤十一矿深孔爆破防治冲击地压技术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冲击地压理论研究及防治现状 | 第12-13页 |
·深孔爆破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5页 |
·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深孔爆破卸压防冲机理分析 | 第17-27页 |
·煤岩体爆破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煤岩体爆破破坏过程 | 第18-21页 |
·爆破冲击波作用下形成的压碎区 | 第19-20页 |
·爆破应力波作用下形成的压坏区与裂隙区 | 第20-21页 |
·爆轰气体作用下形成的裂隙区 | 第21页 |
·冲击地压的强度弱化减冲理论 | 第21-22页 |
·深孔爆破卸压防冲机理 | 第22-27页 |
3 冲击动力现象概述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5页 |
·矿井概况 | 第27-29页 |
·冲击动力现象 | 第29-31页 |
·动力现象描述 | 第30页 |
·动力现象分类 | 第30-31页 |
·冲击地压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5页 |
·采深的影响 | 第31-32页 |
·煤岩冲击倾向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地质构造的影响 | 第33页 |
·采动的影响 | 第33-35页 |
4 煤层冲击性试验及冲击地压危险程度评定 | 第35-49页 |
·煤层冲击性测试 | 第35-39页 |
·取样地点概况 | 第35页 |
·样本选取及加工 | 第35-36页 |
·实验系统介绍 | 第36-37页 |
·实验结果 | 第37-39页 |
·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程度评定 | 第39-43页 |
·冲击地压危险程度分级及对策 | 第39-40页 |
·地质因素确定冲击地压危险程度 | 第40-41页 |
·开采技术因素确定冲击地压危险程度 | 第41-43页 |
·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程度确定 | 第43页 |
·高应力危险区域范围 | 第43-49页 |
·超前支护支柱工作阻力测定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应力传感器测定及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的确定 | 第47-49页 |
5 深孔爆破卸压防冲方案及效果考察 | 第49-73页 |
·深孔爆破合适装药位置的确定 | 第49-53页 |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择 | 第49-50页 |
·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模拟 | 第50-51页 |
·模拟方案及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深孔爆破合适装药量的确定 | 第53-63页 |
·模拟基础理论及软件介绍 | 第53页 |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 第53-55页 |
·模拟方案及运算过程 | 第55页 |
·单孔 0.04m 爆破模拟 | 第55-58页 |
·孔径 0.06m 和 0.08m 爆破模拟 | 第58-63页 |
·深孔爆破实施工艺 | 第63-64页 |
·深孔爆破布孔方式 | 第63-64页 |
·深孔爆破参数设置 | 第64页 |
·卸压效果考察 | 第64-73页 |
·钻屑法考察卸压效果实施方案 | 第64-65页 |
·采面爆破前后钻屑量变化 | 第65-66页 |
·采面爆破前后巷帮钻屑量变化 | 第66-69页 |
·电磁辐射法考察卸压效果 | 第69-73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3页 |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作者简历 | 第79-81页 |
附件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