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写作思路及文章的结构 | 第14-16页 |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2. 区域贸易合作的理论依据 | 第17-23页 |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 第17-19页 |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发展 | 第17-18页 |
·多层次、交叉的国际贸易分工格局 | 第18页 |
·东北亚区域内贸易分工形式 | 第18-19页 |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第19-23页 |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第19-21页 |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 | 第21-23页 |
3. 东北亚区域内贸易合作的现状评析 | 第23-30页 |
·东北亚区域内贸易合作的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东北亚区域内贸易合作的背景 | 第23页 |
·东北亚区域内贸易合作的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东北亚区域内贸易合作的现状与特点 | 第25-28页 |
·东北亚区域内贸易合作的现状 | 第25-26页 |
·东北亚区域内贸易合作的特点 | 第26-28页 |
·东北亚区域内贸易合作前景 | 第28-30页 |
·经济贸易合作仍是区域合作的主流 | 第28-29页 |
·次区域合作将不断深化 | 第29页 |
·俄积极参与中日韩合作 | 第29-30页 |
4. 东北亚区域内主要双边贸易合作分析 | 第30-44页 |
·中日贸易额变化与贸易结构分析 | 第30-34页 |
·中日贸易额变化分析 | 第30-32页 |
·中日贸易结构分析 | 第32-34页 |
·中韩贸易额变化与贸易结构分析 | 第34-37页 |
·中韩贸易额变化分析 | 第34-35页 |
·中韩贸易结构分析 | 第35-37页 |
·中俄贸易额变化与贸易结构分析 | 第37-40页 |
·中俄贸易额变化分析 | 第37-39页 |
·中俄贸易结构分析 | 第39-40页 |
·日韩贸易额变化及贸易结构分析 | 第40-44页 |
·日韩贸易额变化分析 | 第40-41页 |
·日韩贸易结构分析 | 第41-44页 |
5. 东北亚区域内贸易合作的影响因素 | 第44-53页 |
·影响东北亚区域内贸易结构的因素 | 第44-45页 |
·促进东北亚区域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因素 | 第45-47页 |
·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 第45-46页 |
·现有区域一体化组织的积极引导作用 | 第46页 |
·“10+3”为东北亚区域贸易合作提供了洽谈平台 | 第46-47页 |
·制约东北亚区域内贸易合作的因素 | 第47-49页 |
·社会意识形态、政治经济体制的制约 | 第47-48页 |
·朝核问题威胁经济安全 | 第48页 |
·地缘政治和历史遗留问题的阻碍 | 第48-49页 |
·美国的干预 | 第49页 |
·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的影响 | 第49-53页 |
·中国崛起对东北亚区域格局的影响 | 第49-50页 |
·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第50-53页 |
6. 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内经贸合作的战略对策 | 第53-62页 |
·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内经贸合作的SWOT分析 | 第53-56页 |
·SWOT模型概述 | 第53-54页 |
·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内经贸合作的SWOT分析 | 第54-56页 |
·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内经贸合作的战略对策 | 第56-62页 |
·积极参与区域经贸合作,作为倡导者发挥作用 | 第57页 |
·以三方合作文件为框架,积极推进中日韩三国的合作 | 第57-58页 |
·次区域的经贸合作带动整体区域的经贸合作 | 第58-59页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探索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有效途径 | 第59-60页 |
·看护好、利用好自己的市场优势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后记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