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16份紫花苜蓿材料在扬州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目录第7-10页
英文缩略表第10-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24页
   ·苜蓿的作用与地位第11-13页
     ·苜蓿在三元结构中的地位与重要作用第11-12页
     ·苜蓿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第12-13页
   ·苜蓿在南方的引种概况第13-14页
   ·苜蓿综合性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23页
     ·苜蓿的秋眠性与适应性的研究概况第14-15页
     ·苜蓿生产特性的研究概况第15-19页
       ·苜蓿生长特性研究概况第16-17页
       ·苜蓿产量特性研究概况第17-18页
       ·鲜干比对产量的影响第18-19页
     ·苜蓿营养品质的研究概况第19-20页
       ·苜蓿的营养成分的研究第19-20页
       ·茎叶比对产量的影响第20页
     ·苜蓿耐热性的研究概况第20-22页
     ·综合评价第22-23页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第23-24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页
     ·研究内容第23-24页
2 试验研究第24-30页
   ·试验材料第24页
     ·试验地概况第24页
     ·试验材料第24页
   ·试验设计第24-25页
   ·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第25-30页
     ·生产性能的测定第25-26页
       ·物候期观测第25页
       ·株高动态变化的测定第25页
       ·植株高度测定第25-26页
       ·再生速度测定第26页
       ·产量测定第26页
       ·茎叶比第26页
     ·营养成分的测定第26页
     ·耐热性指标的测定第26-29页
       ·越夏率的测定第26页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26页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第26-27页
       ·半致死温度的测定第27页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第27页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第27-28页
       ·超氧化物酶(SOD)活性的测定第28-29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9-3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0-48页
   ·不同苜蓿品种(系)的生产特性的比较研究第30-36页
     ·物候期的观测第30-32页
     ·生育期的生长趋势变化研究第32-33页
     ·不同苜蓿品种(系)不同茬次的株高比较第33页
     ·不同苜蓿品种(系)的产量比较研究第33-35页
     ·不同苜蓿品种(系)的鲜干比比较第35-36页
   ·不同苜蓿品种(系)的品质特性的比较研究第36-39页
     ·不同苜蓿品种(系)的茎叶比研究第36-37页
     ·不同苜蓿品种(系)的营养成分分析第37-39页
   ·不同苜蓿品种(系)的耐热性比较研究第39-46页
     ·越夏存活率第39-40页
     ·季节高温胁迫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40-41页
     ·不同温度处理与相对电导率的关系第41-42页
     ·Logistic方程及半致死温度的确定第42-44页
     ·季节高温胁迫对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第44页
     ·季节高温胁迫对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第44-45页
     ·季节高温胁迫对叶片中超氧化物酶(SOD)活性的影响第45-46页
   ·综合评价第46-48页
4 讨论第48-54页
   ·不同苜蓿品种(系)的生产特性的研究第48-49页
   ·不同苜蓿品种(系)的品质特性的研究第49页
   ·不同苜蓿品种(系)的耐热性的研究第49-54页
     ·季节高温对苜蓿越夏率的影响第49-50页
     ·季节高温对苜蓿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50-51页
     ·季节高温对苜蓿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第51-52页
     ·季节高温对苜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第52-54页
5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4页
致谢第64-65页
作者简介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丹草再生体系的优化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建立
下一篇:不同水稻品种生长、产量和品质对缓释尿素反应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