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人物传记论文--人物传记:按学科分论文--艺术论文--音乐、舞蹈论文

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与新中国音乐事业的建设及发展

目录第1-8页
论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绪论第12-19页
 一、 研究对象第12-14页
  (一) 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称谓的提出与演变第12页
  (二) 世界青年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内涵及历史发展的概况第12-14页
  (三) 参加联欢节对新中国音乐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影响第14页
 二、 研究的现状及意义第14-16页
  (一) 研究的现状第14-15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15-16页
 三、 研究的任务和方法第16-19页
第一章 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由来发展及其历史地位与传统第19-39页
 一、 联欢节的由来第19-25页
  (一) 联欢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和平运动的产物第19-20页
  (二) 世界民主青年联盟发起举办联欢节第20-22页
  (三) 世界各国青年热烈响应踊跃参加联欢节第22-23页
  (四) 世界进步力量对联欢节的支持第23-24页
  (五) 反动势力的阻挠破坏阻挡不住和平的潮流第24-25页
 二、 联欢节的历史分期及其潮起潮落的原因第25-33页
  (一) 联欢节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第25-26页
  (二) 由一种历史分期引出的分期标准问题的探讨第26-27页
  (三) 联欢节的历史分期第27-30页
  (四) 联欢节潮起潮落的原因解析第30-33页
 三、 联欢节的历史地位及特征与传统第33-39页
  (一) 联欢节的历史地位第33页
  (二) 联欢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第33-37页
  (三) 联欢节的光荣传统第37-39页
第二章 新中国青年代表团连续参加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历史全貌(1949年第二届~1962年第八届)第39-76页
 一、 精彩的亮相光辉的纪元(1949年8月~1951年8月)第39-47页
  (一) 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第二届布达佩斯联欢节(1949年8月14日~28日)第39-42页
  (二) 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第三届东柏林联欢节(1951 年 8 月 5 日~19 日)第42-47页
 二、 高潮迭起快速发展(1953年8月~1957年8月)第47-64页
  (一) 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第四届布加勒斯特联欢节(1953 年 8 月 2 日~16 日)第47-52页
  (二) 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第五届华沙联欢节(1955年7月31日~8月14日)第52-56页
  (三) 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第六届莫斯科联欢节(1957 年 7 月 28 日~8 月 11 日)第56-64页
 三、 风云突变高潮回落(1959 年 7 月~1962 年 8 月)第64-76页
  (一) 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第七届维也纳联欢节(1959 年 7 月 26 日~8 月 4 日)第65-70页
  (二) 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第八届赫尔辛基联欢节(1962 年 7 月 28 日~8 月 6 日)第70-76页
第三章 联欢节有力推动了新中国音乐事业的建设与发展第76-128页
 一、 新中国音乐史上的丰碑第76-79页
  (一) 中国是联欢节上的获奖大国第76-77页
  (二) 累累硕果铸就历史的丰碑第77-78页
  (三) 获奖数量变化的原因分析第78-79页
 二、 联欢节培养造就了新中国一代音乐精英和领军人第79-97页
  (一) 为国争光的青年艺术家第80-82页
  (二) “十年浩劫”中的守望者第82-86页
  (三) 中国音乐再度走上世界舞台的领军人第86-97页
 三、 联欢节推动了国家级艺术院团的建立发展和全国性音乐活动的开展第97-104页
  (一) 旧中国的音乐“家底”和联欢节给予的启示第97-98页
  (二) 创建国家级专业艺术院团的实践第98-103页
  (三) 联欢节推动了全国性音乐文艺活动的广泛开展第103-104页
 四、 联欢节打造、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经典曲目体系第104-125页
  (一) 组织遴选,摸底淘宝,打造精品第105页
  (二) 精品建设的国际标准第105-109页
  (三) 执行标准,认真选拔第109-111页
  (四) 联欢节精品节目的鲜明特色第111-125页
 五、 联欢节为中国音乐再度走上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125-128页
  (一) 打开了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大门第126页
  (二) 开通了对外音乐交流的渠道第126-127页
  (三) 登上了各种世界级音乐艺术大赛的舞台第127-128页
结论 新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联欢节的启示第128-139页
 一、 积极开展对外音乐艺术交流是加快音乐事业发展的最佳途径第128-129页
 二、 “以我为主”、“三个三分之一”是开展对外交流的根本指导方针第129-130页
 三、 让中国音乐在对外交流中走向世界必须坚持“四性”原则第130-136页
 四、 将对外交流与国内建设相结合才能切实推进中国音乐事业建设与发展第136-137页
 五、 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决定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状态和效果第137-138页
 六、 加强音乐艺术对外交流可以推进民间外交促成国家对外关系的发展第138-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60页
注释第160-166页
附录1 《中国参加联欢节获奖一览表(1949~1962年)》第166-177页
附录2 《联欢节举办一览表(1947~2010年)》第177-178页
附录3 联欢节相关照片第178-188页
发表的论文第188-189页
致谢第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甲骨卜辞与殷商时代的文学和艺术研究
下一篇:低渗透油藏可采储量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