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文献综述 | 第14-39页 |
| 第一章 瘤胃脂肪酸代谢及放牧对乳脂肪酸组成影响研究进展 | 第14-39页 |
| ·脂肪酸概述 | 第14-17页 |
| ·脂肪酸及其分类 | 第14-15页 |
| ·脂肪酸与人类健康 | 第15-17页 |
| ·牛奶的脂肪酸组成 | 第17页 |
| ·奶牛瘤胃和乳腺脂肪酸代谢研究进展 | 第17-25页 |
| ·瘤胃脂肪酸代谢 | 第17-24页 |
| ·小肠的脂肪酸吸收 | 第24页 |
| ·乳腺脂肪酸代谢 | 第24-25页 |
| ·放牧对奶牛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25-37页 |
| ·牧草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 第25-27页 |
| ·放牧调控乳脂肪酸组成的优越性 | 第27-28页 |
| ·放牧对奶牛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28-34页 |
| ·放牧影响乳脂肪酸组成的机理分析 | 第34-37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7-39页 |
| 试验研究 | 第39-92页 |
| 第二章 放牧奶牛乳脂肪酸组成的季节性变化特点研究 | 第39-48页 |
| ·前言 | 第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 ·试验动物及样品采集 | 第39页 |
| ·化学分析 | 第39-40页 |
| ·统计分析 | 第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 ·牧草的化学和脂肪酸组成及其季节性变化 | 第40-42页 |
| ·放牧奶牛乳脂肪酸组成及其季节性变化特点 | 第42-44页 |
| ·讨论 | 第44-47页 |
| ·牧草品质及其季节性变化 | 第44-45页 |
| ·放牧奶牛乳脂肪酸组成及其季节性变化特点 | 第45-46页 |
| ·牧草与放牧奶牛乳脂肪酸组成的关系分析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三章 补饲大麦和青贮玉米对放牧奶牛乳脂肪酸组成及代谢的影响研究 | 第48-61页 |
| ·前言 | 第4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2页 |
| ·试验设计 | 第48页 |
| ·试验日粮及动物管理 | 第48-49页 |
| ·样品采集 | 第49-50页 |
| ·化学分析 | 第50页 |
| ·参数计算 | 第50-51页 |
| ·统计分析 | 第51-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0页 |
| ·补饲大麦和青贮玉米对放牧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 ·补饲大麦和青贮玉米对放牧奶牛瘤胃 pH、VFA 和 NH3-N 的影响 | 第53-54页 |
| ·补饲大麦和青贮玉米对放牧奶牛瘤胃内容物脂肪酸组成及影响 | 第54-56页 |
| ·补饲大麦和青贮玉米对放牧奶牛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56-58页 |
| ·补饲大麦和青贮玉米对放牧奶牛乳腺脂肪酸代谢影响分析 | 第58-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四章 放牧奶牛瘤胃脂肪酸昼夜变化特点及 PUFA 代谢参数研究 | 第61-75页 |
| ·前言 | 第6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1-64页 |
| ·试验动物和牧草 | 第61-62页 |
| ·样品采集 | 第62页 |
| ·化学分析 | 第62-63页 |
| ·参数计算 | 第63-64页 |
| ·统计分析 | 第6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4-70页 |
| ·牧草的化学组成及脂肪酸含量 | 第64-65页 |
| ·瘤胃 pH 和 VFA 的昼夜变化特点 | 第65页 |
| ·瘤胃的脂肪酸组成及其昼夜变化特点 | 第65-66页 |
| ·瘤胃 C18:3n-3 和 C18:2n-6 代谢参数估计 | 第66-70页 |
| ·讨论 | 第70-74页 |
| ·瘤胃 pH 和 VFA 的昼夜变化特点 | 第70页 |
| ·瘤胃内容物中脂肪酸的总体变化特点 | 第70-71页 |
| ·OBCFA 的昼夜变化特点 | 第71页 |
| ·C18:3n-3 和 C18:2n-6 的昼夜变化及代谢特点 | 第71-73页 |
| ·瘤胃氢化中间物和最终产物的昼夜变化特点 | 第73-74页 |
| ·瘤胃内容物中 CLA 的组成特点 | 第74页 |
| ·小结 | 第74-75页 |
| 第五章 不同牧草放牧奶牛瘤胃微生物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 第75-85页 |
| ·前言 | 第7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5-76页 |
| ·试验动物、试验日粮及样品采集 | 第75-76页 |
| ·化学分析 | 第76页 |
| ·统计分析 | 第7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6-79页 |
| ·日粮的化学成分及脂肪酸组成 | 第76页 |
| ·不同瘤胃微生物种类间的脂肪酸组成比较 | 第76-78页 |
| ·牧草对瘤胃微生物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78-79页 |
| ·讨论 | 第79-84页 |
| ·不同瘤胃微生物的脂肪酸组成比较 | 第79-83页 |
| ·牧草种类对瘤胃微生物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83-84页 |
| ·小结 | 第84-85页 |
| 第六章 蔗糖和钾对牧草中 PUFA 体外氢化率的影响研究 | 第85-92页 |
| ·前言 | 第85-8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86-87页 |
| ·试验设计 | 第86页 |
| ·体外培养和样品采集 | 第86页 |
| ·化学分析 | 第86-87页 |
| ·统计分析 | 第8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7-89页 |
| ·添加蔗糖和钾对体外培养后 C18 脂肪含量和氢化率的影响 | 第87页 |
| ·添加钾对 pH、VFA 浓度的影响 | 第87-88页 |
| ·添加钾对培养后牧草中主要 C18 脂肪酸浓度和氢化率的影响 | 第88-89页 |
| ·讨论 | 第89-92页 |
| 结论 | 第92-93页 |
| 创新点 | 第93-94页 |
| 后续研究方向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109页 |
| 缩略词 | 第109-110页 |
| 致谢 | 第110-111页 |
| 个人简介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