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 真姬菇概况及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真姬菇的分类地位 | 第12页 |
·真姬菇的自然分布和栽培现状 | 第12页 |
·真姬菇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形态和生态习性 | 第12-13页 |
·生长条件 | 第13页 |
·真姬菇食药用价值 | 第13-15页 |
·子实体食用及营养价值 | 第13-14页 |
·真姬菇药用价值 | 第14-15页 |
·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5页 |
2 差异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差异显示反转录PCR(DD-RT-PCR) | 第16页 |
·抑制消减杂交(SSH) | 第16页 |
·表达序列标签(EST) | 第16-17页 |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 | 第17页 |
·微阵列技术(Microarray) | 第17页 |
3 SAGE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SAGE的概述 | 第17-18页 |
·SAGE的步骤 | 第18页 |
·SAGE的技术改善 | 第18-20页 |
·减少总RNA用量 | 第19页 |
·提高标签回收及连接效率 | 第19-20页 |
·SAGE数据的分析 | 第20页 |
·SAGE技术在生命科学上的应用 | 第20-21页 |
·构建基因组转录图谱 | 第20页 |
·基因功能研究 | 第20-21页 |
·信号传导通路分析 | 第21页 |
·药物研究的应用 | 第21页 |
4 担子菌发育相关基因及蛋白等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合成培养基栽培真姬菇平台的构建 | 第24-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供试菌株 | 第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实验用具与设备 | 第25页 |
·培养基配方 | 第25-26页 |
·方法 | 第26-27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6-27页 |
·培养方式 | 第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不同合成培养基上真姬菇生长和发育的差异 | 第27-28页 |
·营养因子对真姬菇子实体发育的作用 | 第28-29页 |
·碳源对真姬菇子实体发育的作用 | 第28-29页 |
·氮源对真姬菇子实体发育的作用 | 第29页 |
·7号培养基与22号培养基上子实体发育状况的比较 | 第29-31页 |
·7号培养基与22号培养基上子实体发育的时间比较 | 第29页 |
·7号培养基与22号培养基上子实体形态比较 | 第29-31页 |
3 讨论 | 第31-32页 |
·营养因子对原基发生的作用 | 第31页 |
·人工合成基质培养子实体难的原因 | 第31页 |
·获得更多的子实体需调整的技术方向 | 第31-32页 |
·对研究真姬菇和其它食用菌发育机理在方法学上的贡献 | 第3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真姬菇发育过程生物量与基质营养因子的动态变化 | 第34-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8页 |
·供试菌株 | 第34页 |
·试剂 | 第34-35页 |
·真姬菇栽培所需试剂 | 第34页 |
·生理指标测定所需试剂 | 第34-35页 |
·实验用具与设备 | 第35页 |
·真姬菇栽培所需仪器 | 第35页 |
·生理指标测定所需仪器 | 第35页 |
·方法 | 第35-38页 |
·真姬菇栽培方法 | 第35页 |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 第35-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真姬菇培养过程中生物量变化 | 第38-39页 |
·还原糖、总糖含量变化 | 第39-40页 |
·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 | 第40-41页 |
·氨基酸变化 | 第41-43页 |
3 讨论 | 第43-44页 |
·生物量变化与营养因子变化的相关性 | 第43-44页 |
·游离氨基酸变化 | 第44页 |
·原基发生是多个营养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 | 第44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葡萄糖浓度对子实体发育的影响 | 第46-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供试菌株 | 第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实验用具与设备 | 第46页 |
·方法 | 第46-47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46-47页 |
·培养方式 | 第4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葡萄糖浓度对原基和子实体发育的影响 | 第47-49页 |
·葡萄糖浓度对原基和子实体形成时间的影响 | 第47页 |
·葡萄糖浓度对原基和子实体形态的影响 | 第47-49页 |
3 讨论 | 第49-5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不同葡萄糖浓度下原基发生前后表达谱分析 | 第52-7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6页 |
·供试菌株 | 第52页 |
·试剂 | 第52页 |
·真姬菇栽培所需试剂 | 第52页 |
·真姬菇SAGE文库构建试剂 | 第52页 |
·实验用具与设备 | 第52-53页 |
·真姬菇栽培所需仪器 | 第52页 |
·真姬菇SAGE文库构建所需仪器 | 第52-53页 |
·方法 | 第53-56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53页 |
·材料的选择 | 第53页 |
·真姬菇总RNA提取方法 | 第53-54页 |
·真姬菇SAGE文库构建方法 | 第54-56页 |
·真姬菇SAGE数据分析 | 第5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6-67页 |
·真姬菇总RNA提取 | 第56页 |
·RNA检测过程和结果 | 第56-57页 |
·检测前处理 | 第57页 |
·纯度与浓度检测 | 第57页 |
·SAGE文库的建立 | 第57-58页 |
·真姬菇营养菌丝和原基间差异表达的基因 | 第58-62页 |
·在不同葡萄糖浓度培养基上差异表达的基因 | 第62-67页 |
3 讨论 | 第67-68页 |
·发育过程 | 第67-68页 |
·子实体发育期间泛素介导的过程 | 第6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