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农地产权流转平台及机制研究--以成都为例

致谢第1-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目录第13-17页
图目录第17-18页
表目录第18-20页
1 导论第20-32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20-23页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第23-26页
     ·研究目的第23-24页
     ·核心概念界定第24-26页
     ·研究主要内容第26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6-28页
     ·解决问题的思路第26-27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27-28页
     ·技术路线图第28页
   ·数据来源与案例选择第28-31页
     ·数据来源第29页
     ·案例选取说明第29-31页
   ·研究可能创新第31-32页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第32-70页
   ·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农地产权制度第32-41页
     ·现代产权理论视角下的农地产权第32-35页
     ·其他相关理论视角下的农地产权第35-41页
   ·国外土地市场发展及相关研究第41-50页
     ·国外土地市场及交易制度的发展实践第41-48页
     ·国外土地市场的研究第48-49页
     ·简要评述第49-50页
   ·国内农地产权流转的发展与相关研究第50-67页
     ·我国农地产权流转制度改革的发展实践第50-57页
     ·我国农地产权流转制度变迁的研究第57-61页
     ·农地产权流转平台发展的研究第61-65页
     ·有关成都农地产权流转平台的研究第65-66页
     ·简要评述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70页
3 成都农地产权流转平台和机制建设的背景第70-98页
   ·二元结构理论框架下的中国城乡关系第70-79页
     ·二元结构理论的城乡关系第70-73页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与特征第73-79页
   ·城乡统筹对农地产权流转制度改革的要求第79-81页
     ·城乡统筹的内涵与本质第79-80页
     ·城乡统筹对农地产权流转制度改革的要求第80-81页
   ·城乡统筹进程中的农地产权流转制度改革第81-85页
     ·农地产权流转制度的内在缺陷第81-83页
     ·土地制度内在缺陷的不利影响第83-85页
   ·成都农地产权流转平台和机制建设的思路第85-96页
     ·平台和机制建设的目标第85-86页
     ·平台和机制建设的思路第86-93页
     ·平台和机制建设的路径图第93-96页
   ·本章小结第96-98页
4 成都农地产权流转平台和机制建设的现状第98-110页
   ·农地产权流转的制度创新第98-101页
     ·确实权颁铁证夯实流转基础第98-99页
     ·耕保基金剥离土地保障功能第99页
     ·财政担保制度规避流转风险第99-100页
     ·农村产权市场促进农地流转第100-101页
   ·农地产权流转的主要特征第101-103页
     ·私下自由流转农地比较活跃第102页
     ·以租赁制为主流转模式多样化第102-103页
     ·不同圈层农地流转差异较大第103页
     ·“非粮化”和“非农化”现象显著第103页
   ·农地产权流转不同平台的运行机制与成效第103-108页
     ·政府主导型农地产权交易中心第104-105页
     ·村委会组织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第105-107页
     ·农民成立新型股份经济合作社第107页
     ·市场机制运行农地产权交易所第107-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5 农户选择不同流转平台收益的博弈分析第110-126页
   ·非合作博弈模型第110-113页
     ·非合作博弈第110-112页
     ·纳什均衡第112-113页
   ·农地流转的非合作博弈模型第113-117页
     ·博弈者:两平台和三农户第113-114页
     ·选择:流转平台类型第114-115页
     ·所得:不同流转平台的土地收益第115-116页
     ·信息结构:农地市场是完全信息第116页
     ·决策次序:定价与流转决策第116页
     ·博弈策略树:平台选择与所得第116-117页
   ·基于三种市场结构的博弈模拟第117-123页
     ·PAG市场中的农户收益分析第118-119页
     ·GAG-PAG混合市场中的农户收益分析第119-121页
     ·GAG市场中的农户收益分析第121-122页
     ·三种市场结构下的农户所得比较第122-123页
   ·博弈均衡及结论第123-125页
     ·均衡战略选择和所得第123-124页
     ·模型结论第124-125页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6 农户选择不同流转平台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26-152页
   ·实地调查第126-129页
   ·描述性统计与初步分析第129-134页
     ·农户选择流转平台行为的描述性特征第129-131页
     ·影响农户选择流转平台因素的描述性特征第131-132页
     ·农户对政府主导型流转平台认知的描述性特征第132-134页
   ·研究假设与变量选择第134-140页
     ·研究假设第134-137页
     ·解释变量的选取与设置第137-140页
   ·计量模型选择与构建第140-145页
     ·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分析的一般模型第141-144页
     ·农户农地流转平台选择的分析模型第144-145页
   ·计量模型估计结果及讨论第145-149页
     ·政府主导型流转模型计量结果分析第146-147页
     ·私下自由流转模型计量结果分析第147-148页
     ·估计结果与预期结果的比较分析第148-149页
   ·本章小结第149-152页
7 不同平台农地产权流转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分析与比较第152-176页
   ·成都改革的目标体系第152-154页
   ·农地产权流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第154-159页
     ·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第154页
     ·经济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第154-156页
     ·社会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第156-157页
     ·农地产权流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检验第157-159页
   ·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159-167页
     ·确定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选择第159-163页
     ·农地产权流转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163-167页
   ·不同流转平台农地产权流转绩效的测评第167-173页
     ·数据采集说明第167-168页
     ·经济绩效的测评第168-171页
     ·社会绩效的测评第171-173页
   ·不同流转平台农地产权流转绩效的比较第173-174页
   ·本章小结第174-176页
8 研究结论与启示第176-184页
   ·主要结论第176-178页
   ·政策启示第178-182页
   ·研究不足与进一步的研究第182-184页
参考文献第184-196页
附录第196-206页
 附录1:农户调查问卷第196-201页
 附录2:村组干部访谈提纲第201-203页
 附录3:种植大户/涉农企业负责人访谈提纲第203-206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第206-207页

论文共2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嵌入对家族企业创业导向的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猪肉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可追溯行为及绩效研究--来自浙江、江西两省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