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外语论文--英语论文

同伴互助学习在小学英语诵读中应用的质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第一节 研究问题缘起第9-12页
  一、 课堂观摩,引发困惑第9-10页
  二、 理论学习,明确问题第10-11页
  三、 深思笃行,付诸研究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一、 研究目的第12页
  二、 研究意义第12-13页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3-15页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3页
  二、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第13-14页
  三、 语言学相关理论第14-15页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17页
  一、 同伴互助学习第15页
  二、 诵读第15-16页
  三、 质的研究第16-1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7-29页
 第一节 关于同伴互助学习的文献综述第17-21页
  一、 同伴互助学习的特征第17页
  二、 同伴互助学习的形式第17-19页
  三、 同伴互助学习关注的问题第19-21页
  四、 同伴互助学习的指导策略第21页
 第二节 关于诵读的文献综述第21-24页
  一、 诵读材料的选择第21-22页
  二、 诵读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第22页
  三、 诵读困难的处理第22-23页
  四、 诵读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意义和价值第23-24页
  五、 学校与家庭结合以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和能力第24页
 第三节 已有研究的贡献及不足第24-29页
  一、 已有研究的贡献第24-26页
  二、 已有研究的不足第26-29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第29-36页
 第一节 研究方法第29-32页
  一、 教育研究方法论与质的研究第29-30页
  二、 具体研究方法第30-32页
 第二节 研究设计第32-36页
  一、 研究对象选择与研究关系的讨论第32-33页
  二、 研究效度检验及研究推论第33-34页
  三、 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第34-36页
第四章 研究过程第36-48页
 第一节 研究准备第36-37页
  一、 诵读材料第36页
  二、 学生分组第36页
  三、 奖励措施第36-37页
 第二节 研究实施第37-46页
  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37-38页
  二、 研究中教、学、研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第38-45页
  三、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第45-46页
 第三节 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第46-48页
第五章 研究结果及讨论第48-59页
 第一节 研究结果第48-54页
  一、 教师层面第48-50页
  二、 学生层面第50-51页
  三、 师生互动层面第51-53页
  四、 课堂管理层面第53-54页
 第二节 讨论第54-59页
  一、 同伴互助学习在小学英语诵读中应用的结论与反思第54-56页
  二、 同伴互助学习在小学英语诵读中应用的有效策略第56-59页
第六章 研究展望第59-61页
 第一节 本次研究的概括与总结第59页
 第二节 本次研究的局限及对后续研究的建议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附录第67-73页
 附录 1:课堂观察记录表第67-68页
 附录 2:教师预访谈提纲第68-69页
 附录 3:学生访谈提纲第69-70页
 附录 4:There are tall trees 教学案例第70-73页
致谢第73-74页
个人简历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间传说的变异机制研究--以滦河流域民间传说的变异为例
下一篇:两类三圈图的拓扑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