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33页 |
·木质纤维素利用的意义 | 第11-14页 |
·植物纤维资源概况 | 第11-12页 |
·木质纤维利用优势 | 第12-14页 |
·木质纤维素的化学组分及性质 | 第14-21页 |
·纤维素 | 第14-15页 |
·木质素 | 第15页 |
·半纤维素 | 第15-16页 |
·植物纤维素的性质 | 第16-21页 |
·木质纤维素的利用现状 | 第21-25页 |
·饲料酵母和单细胞蛋白 | 第21-22页 |
·酒精 | 第22页 |
·糠醛 | 第22页 |
·乳酸 | 第22-23页 |
·纤维素功能材料 | 第23-25页 |
·木质纤维素降解方法进展 | 第25-30页 |
·生物降解 | 第26-27页 |
·水解降解 | 第27-28页 |
·氧化降解 | 第28页 |
·能量场作用下的木质纤维素降解 | 第28-30页 |
·机械降解 | 第30页 |
·其他的降解方法 | 第30页 |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工作 | 第30-33页 |
第2章 微波-盐酸/H_2O_2耦合体系下纯纤维素的降解过程 | 第33-49页 |
·实验原理 | 第33页 |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33-34页 |
·实验装置 | 第34页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34-37页 |
·DNS法测定还原糖总量 | 第34-36页 |
·红外光谱(IR)分析木质纤维素降解剩余物结构 | 第36页 |
·电子扫描电镜(SEM)测木质纤维素降解剩余物表面形态 | 第36页 |
·实验设计及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纯纤维素降解实验过程 | 第37页 |
·实验步骤 | 第37-38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微波加热体系下纯纤维素降解参数对降解过程的影响 | 第38-41页 |
·最适降解参数的选择 | 第41-42页 |
·纯纤维素在微波加热-HCl/H_2O_2体系下及常规加热-HCl/H_2O_2体系下降解的对比 | 第42-43页 |
·微波加热下纯纤维素的酶降解过程 | 第43-45页 |
·纤维素降解机理探讨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3章 微波/杂多酸耦合作用下玉米秸秆降解过程 | 第49-61页 |
·实验原理 | 第49页 |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49-50页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红外光谱(IR)分析木质纤维素降解剩余物结构 | 第50页 |
·电子扫描电镜(SEM)测木质纤维素降解剩余物表面形态 | 第50页 |
·DNS法测定还原糖总量 | 第50页 |
·计算方法 | 第50-51页 |
·玉米秸秆的预处理 | 第51页 |
·玉米秸秆的预处理 | 第51页 |
·玉米秸秆含水率测定 | 第51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1-59页 |
·微波/磷钨酸耦合作用下纯纤维素的降解过程 | 第51-53页 |
·微波/磷钨酸耦合作用下玉米秸秆的降解过程 | 第53-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4章 离子液体/盐酸体系下玉米秸秆的降解过程 | 第61-71页 |
·实验原理 | 第61页 |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61-62页 |
·实验过程 | 第62页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62-63页 |
·红外光谱(IR)分析木质纤维素降解剩余物结构 | 第62页 |
·电子扫描电镜(SEM)测木质纤维素降解剩余物表面形态 | 第62页 |
·实验设计及计算方法 | 第62-63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63-69页 |
·常规加热下降解参数对玉米秸秆降解过程的影响 | 第63-65页 |
·常规加热下玉米秸秆在离子液体体系下降解条件的优化试验 | 第65-66页 |
·常规加热下的固体剩余物的表征分析 | 第66-68页 |
·常规加热下玉米秸秆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HCl体系下与H_2O/HCl体系下降解对比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5章 碱性溶剂体系中玉米秸秆溶解过程的研究 | 第71-87页 |
·纤维素在碱性条件下的溶解机理 | 第71-73页 |
·碱性水解 | 第71页 |
·剥皮反应 | 第71-73页 |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73页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73-74页 |
·红外光谱(IR)分析 | 第73页 |
·电子扫描电镜(SEM)测木质纤维素降解剩余物表面形态 | 第73-74页 |
·计算方法 | 第74页 |
·实验步骤 | 第74页 |
·常规加热体系 | 第74页 |
·微波加热体系 | 第7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4-85页 |
·微波/尿素体系对玉米秸秆溶解情况 | 第74-76页 |
·常规加热/尿素体系对玉米秸秆溶解情况 | 第76-78页 |
·尿素体系固体剩余物分析 | 第78-80页 |
·常规加热/硫脲体系对玉米秸秆的溶解 | 第80-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