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合成废催化剂的回收利用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8页 |
| ·概述 | 第12-13页 |
| ·废催化剂的回收 | 第13-18页 |
| ·废催化剂的分类 | 第13-15页 |
| ·废催化剂回收的一般步骤 | 第15-17页 |
| ·催化剂的常用回收方法 | 第17-18页 |
| ·废工业催化剂回收利用的现状 | 第18-21页 |
| ·废工业催化剂回收利用国内外状况 | 第18-21页 |
| ·国外情况 | 第18-21页 |
| ·国内情况 | 第21页 |
| ·含铁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现状 | 第21-34页 |
| ·工业铁质废料综合利用的现状 | 第21-24页 |
| ·炼钢铁渣综合利用技术现状 | 第21-22页 |
| ·化工铁渣综合利用技术现状 | 第22-24页 |
| ·含铁工业废催化剂的回收利用 | 第24-34页 |
| ·钼—铁催化剂的回收利用 | 第25-26页 |
| ·铁铬催化剂的回收利用 | 第26-31页 |
| ·铁系氨合成催化剂的回收利用 | 第31-34页 |
|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34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 第二章 实验 | 第38-45页 |
| ·实验试剂 | 第38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8-39页 |
|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39-43页 |
| ·活性评价装置 | 第40页 |
| ·催化剂升温还原方案 | 第40-41页 |
| ·活性评价原理 | 第41-43页 |
| ·Fe~(2+)/Fe~(3+)的测定 | 第43-44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4-45页 |
| ·XRD表征 | 第44页 |
| ·SEM-EDS表征 | 第44页 |
| ·比表面及孔结构测定 | 第44-45页 |
| 第三章 氨合成废催化剂的回收与预处理 | 第45-57页 |
| ·废催化剂的活性 | 第45-46页 |
| ·废催化剂的XRD表征 | 第46-47页 |
| ·废催化剂的SEM-EDS表征 | 第47-51页 |
| ·废催化剂的SEM表征 | 第47-49页 |
| ·废催化剂的EDS表征 | 第49-51页 |
| ·废催化剂的比表面、孔容和孔径 | 第51-52页 |
| ·废催化剂的比表面 | 第51-52页 |
| ·废催化剂的孔容、孔径 | 第52页 |
| ·废催化剂的氧化度 | 第52-56页 |
| ·小结 | 第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 第四章 氨合成废催化剂的再利用 | 第57-76页 |
| ·废催化剂的用量的理论计算 | 第57-59页 |
| ·废催化剂化学组成的理论计算 | 第57-58页 |
| ·废催化剂用量的理论计算 | 第58-59页 |
| ·废催化剂的用量对新鲜催化剂的影响 | 第59-64页 |
| ·废催化剂用量对铁比值的影响 | 第59-61页 |
| ·废催化剂用量对活性的影响 | 第61-64页 |
| ·废催化剂用量对Fe_3O_4基催化剂的活性影响 | 第61-62页 |
| ·废催化剂用量对FeO基催化剂的活性影响 | 第62-64页 |
| ·催化剂的配料 | 第64-66页 |
| ·助剂的配制 | 第64-66页 |
| ·废催化剂中的助剂对新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66页 |
| ·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66-70页 |
| ·熔融温度的影响 | 第66-68页 |
| ·熔融时间的影响 | 第68页 |
| ·熔融物冷却速度影响 | 第68-70页 |
| ·不同矿源制备FeO基催化剂的比较 | 第70-72页 |
| ·不同磁铁矿的EDS表征 | 第70-71页 |
| ·三种磁铁矿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 | 第71-72页 |
| ·初活性 | 第71页 |
| ·耐热性 | 第71-72页 |
| ·与标准样品的比较 | 第72-73页 |
| ·经济效益评估 | 第73-74页 |
| ·小结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 ·结论 | 第76-77页 |
| ·展望 | 第77-78页 |
| 附录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