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场耦合分析的柴油机气缸盖结构仿真研究及疲劳寿命预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绪论 | 第12-24页 |
|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 ·论文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0-24页 |
| 2 缸盖多场耦合分析理论基础 | 第24-33页 |
| ·传热学分析理论 | 第24-25页 |
| ·热应力分析理论 | 第25-26页 |
| ·接触问题分析理论 | 第26-27页 |
| ·计算流体力学分析理论 | 第27-30页 |
| ·流体力学控制方程 | 第28-29页 |
| ·固体域传热控制方程 | 第29页 |
| ·标准湍流模型 | 第29-30页 |
| ·流固耦合分析基本原理 | 第30页 |
| ·抗疲劳设计理论基础 | 第30-33页 |
| ·疲劳分析理论 | 第30-31页 |
| ·抗疲劳设计方法 | 第31-33页 |
| 3 缸盖与冷却液流固耦合传热分析 | 第33-50页 |
| ·三维组合模型的建立 | 第33-35页 |
| ·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35-40页 |
| ·流固耦合传热分析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40-42页 |
| ·固体壁面边界条件 | 第40-41页 |
| ·流体进出口边界条件 | 第41-42页 |
| ·求解设置 | 第42页 |
| ·流-固耦合计算结果分析 | 第42-48页 |
| ·冷却液温度场分析 | 第43页 |
| ·冷却液流速分析 | 第43-44页 |
| ·冷却液流动路径分析 | 第44-46页 |
| ·冷却液传热分析 | 第46-47页 |
| ·缸盖温度场分析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4 基于热机耦合的气缸盖应力场分析 | 第50-60页 |
| ·分析模型 | 第50-51页 |
| ·位移及接触边界条件 | 第51页 |
| ·载荷边界条件 | 第51-53页 |
| ·应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53-59页 |
| ·最大主应力分析 | 第53-56页 |
| ·等效应力分析 | 第56-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5 缸盖多方案结构承载分析及疲劳寿命预测 | 第60-85页 |
| ·改进思路及方案提出 | 第60-62页 |
| ·改进方案缸盖温度场分析 | 第62-64页 |
| ·改进方案冷却液流场分析 | 第64-68页 |
| ·改进方案应力场分析 | 第68-76页 |
| ·热应力分析 | 第68-71页 |
| ·机械载荷及热机耦合应力分析 | 第71-76页 |
| ·缸盖疲劳寿命预测 | 第76-83页 |
| ·疲劳寿命设计方法 | 第76-78页 |
| ·疲劳计算模型 | 第78-80页 |
| ·疲劳计算结果分析 | 第80-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5-89页 |
| ·全文总结 | 第85-87页 |
| ·工作展望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