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传播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一、 选题原因和意义第12-14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三、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属性第18-36页
 第一节 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点第18-23页
  一、 共有性第18-19页
  二、 时代性(不可再生性)第19-20页
  三、 传承性第20-22页
  四、 艺术性第22-23页
 第二节 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属性第23-31页
  一、 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内在性第23-25页
  二、 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必要性及紧迫性第25-31页
 第三节 物质文化遗产与电视传播第31-36页
  一、 电视媒体传播特点第32-35页
  二、 用电视手段传播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第35-36页
第三章 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直播节目第36-50页
 第一节 考古直播节目的优势第36-42页
  一、 考古直播节目热的原因第36-39页
  二、 考古直播节目的优势第39-42页
 第二节 考古直播节目存在的问题第42-45页
  一、 考古的“科学性”和电视节目的“观赏性”之冲突第43-45页
  二、 考古结果的不确定性与受众“寻宝”热情之冲突第45页
 第三节 考古直播节目的发展策略第45-48页
  一、 考古直播节目需要“议程设置”第45-47页
  二、 考古直播节目需要“加工处理”第47-48页
 第四节 考古直播节目的价值启示第48-50页
第四章 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纪录片传播第50-68页
 第一节 考古纪录片的叙事原则第52-54页
 第二节 考古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第54-61页
  一、 知识娱乐化第54-56页
  二、 真实悬念化第56-57页
  三、 口述历史第57-58页
  四、 真实再现第58-61页
 第三节 考古纪录片的艺术性表达第61-64页
  一、 动画特技第61-62页
  二、 镜头第62-63页
  三、 蒙太奇第63页
  四、 音响效果第63-64页
 第四节 考古纪录片的特殊价值第64-68页
  一、 文献价值第64-65页
  二、 文化价值第65-68页
第五章 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综艺节目传播第68-88页
 第一节 鉴宝类综艺节目的兴起第68-71页
  一、 民间收藏热第68-70页
  二、 鉴宝类节目的特色第70-71页
 第二节 鉴宝类综艺节目的积极影响第71-74页
  一、 文物知识的普及第71-73页
  二、 促进民众文物保护意识的提高第73-74页
 第三节 鉴宝类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第74-78页
  一、 过度商业化第75-76页
  二、 假冒专家缺乏责任第76-77页
  三、 高谈利润扰乱市场第77-78页
 第四节 鉴宝类综艺节目的传播策略第78-88页
  一、 调整定位第79-80页
  二、 深化合作第80-81页
  三、 强化专业性第81-83页
  四、 突出地域色彩第83-84页
  五、 扩展深度第84-85页
  六、 政策扶持第85-88页
第六章 物质文化遗产电视传播的思考第88-98页
 第一节 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传承第88-90页
  一、 回归大众传媒的功能第88-89页
  二、 合理利用“议程设置功能”第89-90页
 第二节 物质文化遗产电视传播的误区第90-94页
  一、 把“经济价值”作为首要传播内容第90-92页
  二、 把收视率作为风向标第92-94页
 第三节 物质文化遗产从业者的传播职能第94-98页
  一、 电视学术讲坛第94-95页
  二、 电视访谈节目第95-98页
结语第98-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4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
下一篇:韩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中韩文化产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