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及课题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保障性住房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外文献研究 | 第10-11页 |
·国内文献研究 | 第11-13页 |
·发达国家和地区保障性住房经验 | 第13-16页 |
·美国公共住房保障体系 | 第13-14页 |
·新加坡公共组屋制度 | 第14-15页 |
·香港公共房屋保障体系 | 第15-16页 |
·世界各地区保障性住房体系评述 | 第16页 |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演进和问题分析 | 第19-33页 |
·保障性住房体系演进概述 | 第19-22页 |
·住房完全福利化(1949-1978 年) | 第20页 |
·保障性住房在住房商品化过渡中渐弱(1979-1998 年) | 第20-21页 |
·保障性住房在高度市场化中缺位(1998-2007 年) | 第21-22页 |
·重提保障性住房重要地位(2007 年至今) | 第22页 |
·保障性住房形式简述 | 第22-24页 |
·经济适用房制度 | 第23-24页 |
·廉租房制度 | 第24页 |
·中国保障性住房体系面临新问题 | 第24-27页 |
·保障性住房政策缺乏长效机制 | 第25页 |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刚性效应 | 第25页 |
·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 | 第25-26页 |
·新的需保障人群出现 | 第26-27页 |
·地方政府公共租赁房建设 | 第27-33页 |
·北京公共租赁房—政府投资为主 | 第27-28页 |
·上海公共租赁房—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 | 第28-30页 |
·厦门社会保障性租赁房 | 第30-31页 |
·地方公租房政策评述 | 第31-33页 |
3 重庆市保障性住房体系现状 | 第33-38页 |
·重庆市房地产市场现状 | 第33-34页 |
·重庆市保障性住房发展 | 第34-35页 |
·重庆市保障性住房土地制度 | 第35-36页 |
·重庆保障性住房金融支持 | 第36-38页 |
·构建国企融资平台,发挥“第三财政”功能 | 第36页 |
·住房公积金制度支持保障性住房 | 第36-37页 |
·开征住房税支持保障房建设 | 第37-38页 |
4 重庆市公共租赁房政策 | 第38-47页 |
·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概述 | 第38-39页 |
·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概念 | 第38页 |
·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的特点 | 第38-39页 |
·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运作模式 | 第39-43页 |
·公租房融资方式 | 第39页 |
·公租房规划配建 | 第39-42页 |
·公租房分配机制 | 第42页 |
·公租房准入和退出机制 | 第42-43页 |
·公租房小区运营管理机制 | 第43页 |
·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创新 | 第43-47页 |
·扩大了住房保障覆盖对象 | 第43页 |
·调整保障性住房体系 | 第43-44页 |
·创新土地供应融资方式 | 第44-47页 |
5 以公共租赁房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体系构建 | 第47-58页 |
·基本理念 | 第47页 |
·总体目标 | 第47页 |
·阶段化发展思路 | 第47-48页 |
·潜在公共租赁房需求群体居住分析 | 第48-51页 |
·“泛蚁族”群体 | 第48-50页 |
·城镇“夹心层”群体 | 第50-51页 |
·更广泛的覆盖面 | 第51页 |
·以公租房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体系设计 | 第51-54页 |
·政府主导,产权公有 | 第52-53页 |
·针对性分层供应 | 第53页 |
·科学规划,统筹城市化进程 | 第53-54页 |
·动态调整 | 第54页 |
·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的配套政策 | 第54-58页 |
·完善住房信息管理 | 第54-55页 |
·专业的运营机构,完善法律 | 第55页 |
·增加土地供给,完善住房金融支持 | 第55-56页 |
·重视后期社区管理 | 第56页 |
·引导规范二级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 第56-5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