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三、 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四、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五、 论文的难点与不足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概述 | 第14-23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14页 |
(一) 新生代农民工 | 第14页 |
(二)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 第14页 |
二、 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基本特征 | 第14-19页 |
(一) 两代农民工的比较差异 | 第14-17页 |
(二) 基于一个角色变迁理论的分析 | 第17-19页 |
三、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特点简析 | 第19-23页 |
(一) 过程的“半市民化” | 第19-20页 |
(二) 制度性特征 | 第20页 |
(三) 成本“高价化” | 第20-21页 |
(四) 地区不平衡性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市民化历程与现状分析 | 第23-32页 |
一、 农民工市民化历程回顾 | 第23-25页 |
(一) 初步发展阶段(1949~1977) :从“自由迁移”到“严格控制” | 第23页 |
(二) 曲折发展阶段(1978~1991):从“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 | 第23-24页 |
(三) 快速发展阶段(1992~现在):从“消极制止”到“积极引导” | 第24-25页 |
二、 新生代农民工整体考察 | 第25-32页 |
(一) 数据来源 | 第25页 |
(二)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 | 第25-27页 |
(三)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状况 | 第27-28页 |
(四) 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状况 | 第28-30页 |
(五)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困境 | 第32-40页 |
一、 二元户籍制度制约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 第32-35页 |
(一) 户籍制度的演变与维系 | 第32-34页 |
(二) 户籍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 | 第34-35页 |
二、 二元教育和就业制度弱化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 | 第35-36页 |
(一)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二)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制度困境 | 第36页 |
三、 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延缓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 第36-40页 |
(一) 医疗保险制度的困境 | 第37页 |
(二) 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三) 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安排 | 第40-45页 |
一、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 第40-41页 |
二、 深化就业制度改革 | 第41-42页 |
三、 推进教育制度改革 | 第42-43页 |
(一) 创新教育培训制度 | 第42页 |
(二) 改革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制度 | 第42-43页 |
四、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