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 | 第11-12页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规律研究 | 第11-12页 |
·城市扩散控制研究 | 第12页 |
·国内研究 | 第12-15页 |
·土地集约利用概念与规律研究 | 第13页 |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 第13页 |
·湖南省土地集约利用现状 | 第13-15页 |
第2章 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 | 第15-21页 |
·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 | 第15页 |
·古典经济学关于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理论 | 第15页 |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理论 | 第15页 |
·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机制 | 第15-17页 |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 第16页 |
·土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 第17页 |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 第17页 |
·全面调查与典型研究相结合 | 第17页 |
·德尔菲法 | 第17-18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18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8-19页 |
·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3章 区域概况 | 第21-32页 |
·岳阳市概况 | 第21页 |
·岳阳市土地利用态势分析 | 第21-32页 |
·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变化分析 | 第21-25页 |
·农用地利用态势分析 | 第25页 |
·建设用地利用态势分析 | 第25-32页 |
第4章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研究 | 第32-46页 |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岳阳市与全国比较 | 第32-33页 |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岳阳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 第33-37页 |
·岳阳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 | 第34-36页 |
·岳阳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 | 第36-37页 |
·岳阳市所辖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 | 第37-46页 |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8-39页 |
·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相对水平测度 | 第39-41页 |
·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分析 | 第41-43页 |
·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44页 |
·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重点分析 | 第44-46页 |
第5章 集约用地微观规划控制指标标准研究 | 第46-53页 |
·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控制指标的设计 | 第46-47页 |
·控制指标的认定办法及修正 | 第47-48页 |
·各地类集约用地规划控制指标标准确立 | 第48-51页 |
·工业用地控制标准 | 第48页 |
·公路建设项目用地规模 | 第48-50页 |
·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 第50页 |
·城镇居住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 | 第50-51页 |
·其他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 第51页 |
·各类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比例标准确立 | 第51-53页 |
第6章 岳阳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 | 第53-61页 |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 | 第53-60页 |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实潜力 | 第53-54页 |
·建设用地可集约利用潜力数量计算 | 第54-56页 |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综合分析 | 第56-57页 |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统筹安排 | 第57-58页 |
·影响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实现的制约因素 | 第58-60页 |
·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 | 第60-61页 |
·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的来源及分布 | 第60页 |
·耕地集约利用潜力计算 | 第60-61页 |
第7章 岳阳市土地集约利用模式研究 | 第61-67页 |
·旧城改造模式 | 第61-63页 |
·开发区建设模式 | 第63页 |
·存量挖潜 | 第63页 |
·楼宇经济模式 | 第63页 |
·准入资格限制 | 第63页 |
·制度创新 | 第63页 |
·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创新 | 第63-67页 |
·加快地区产业转移与产业联动发展,延长产业链 | 第64-65页 |
·用地指标挂钩政策下的多核心、区域平衡发展 | 第65页 |
·财政转移支付与政策协调 | 第65-67页 |
第8章 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建议 | 第67-70页 |
·确定土地投入,提高集约率 | 第67页 |
·确定土地的集约标准 | 第67页 |
·实行土地计划管理,完善土地后市场 | 第67-68页 |
·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并举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