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交通流微观仿真模型自动校正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论文研究问题和目标 | 第16-17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2章 微观交通仿真模型 | 第18-32页 |
| ·通用交通仿真软件 | 第18-20页 |
| ·仿真软件应用领域 | 第18-19页 |
| ·三款常用微观仿真软件 | 第19-20页 |
| ·微观交通仿真的基本模型 | 第20-30页 |
| ·交通生成模型 | 第20-22页 |
| ·车辆跟驰模型 | 第22-26页 |
| ·换车道模型 | 第26-28页 |
| ·交叉口延误模型 | 第28-30页 |
| ·交通流模型在仿真软件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模拟退火遗传算法 | 第32-40页 |
| ·遗传算法 | 第32-36页 |
| ·算法简介 | 第32-34页 |
| ·与传统寻优方法的比较 | 第34-35页 |
| ·遗传算法的特点 | 第35-36页 |
| ·模拟退火算法 | 第36-38页 |
| ·算法简介 | 第36-37页 |
| ·模拟退火算法的特点 | 第37-38页 |
| ·模拟退火遗传算法 | 第38-39页 |
| ·SAGA 的优势 | 第38页 |
| ·SAGA 的性能提升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混合交通流仿真模型自动校正方法 | 第40-54页 |
| ·校正流程 | 第40-41页 |
| ·校正准备 | 第41-44页 |
| ·确定校正目标 | 第41-43页 |
| ·默认参数评价 | 第43-44页 |
|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44-46页 |
| ·试验模型 | 第44-45页 |
| ·校正参数选择和组合抽样 | 第45页 |
|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45-46页 |
| ·模型参数校正 | 第46-47页 |
| ·分类校正 | 第46-47页 |
| ·集计校正 | 第47页 |
| ·校正过程 | 第47页 |
| ·ISAGA 自动校正程序 | 第47-52页 |
| ·小生境技术处理 | 第48-49页 |
| ·参数组选择 | 第49页 |
| ·参数组交叉 | 第49-51页 |
| ·参数组变异 | 第51页 |
| ·优秀参数组保留 | 第51-52页 |
| ·模拟退火和降温 | 第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5章 混合交通流自动校正算例分析 | 第54-64页 |
| ·实验路段 | 第54页 |
|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4-55页 |
| ·校正准备 | 第55-56页 |
| ·确定校正目标 | 第55页 |
| ·默认参数评价 | 第55-56页 |
|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56-58页 |
| ·参数组的选取 | 第57-58页 |
| ·参数范围调整和相对敏感度计算 | 第58页 |
| ·仿真模型校正 | 第58-62页 |
| ·校正模型的验证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