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碳足迹"理论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碳足迹"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碳足迹"模型的建立 | 第20-32页 |
1 "碳足迹"计算模型的完善 | 第20-29页 |
·能源消耗排放CO_2账户 | 第21-23页 |
·作物及土壤排放CO_2账户 | 第23-27页 |
·禽畜排放CO_2账户 | 第27-28页 |
·固体废弃物排放CO_2账户 | 第28-29页 |
2 "碳足迹"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29-32页 |
第三章 炎陵县概况 | 第32-36页 |
1 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 第32-33页 |
·地理位置 | 第32-33页 |
·地质地貌 | 第33页 |
2 自然资源现状 | 第33-35页 |
·水资源状况 | 第33-34页 |
·森林资源 | 第34页 |
·矿产资源 | 第34页 |
·生物资源 | 第34-35页 |
3 社会经济状况 | 第35-36页 |
·社会状况 | 第35页 |
·经济状况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炎陵县"碳足迹"分析评价 | 第36-53页 |
1 "碳足迹"计算 | 第36-46页 |
·能源消耗账户"碳足迹"计算 | 第36-39页 |
·作物及土壤账户"碳足迹"计算 | 第39-43页 |
·禽畜排放"碳足迹" | 第43-44页 |
·固体废弃物"碳足迹" | 第44-46页 |
2 炎陵县"碳足迹"分析 | 第46-53页 |
·"碳足迹"趋势分析 | 第46-48页 |
·人均碳足迹分析 | 第48页 |
·单位GDP"碳足迹"分析 | 第48-50页 |
·"碳足迹"模型分析评价炎陵县经济发展状况 | 第50-5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3-59页 |
1 结论 | 第53-54页 |
·改善的"碳足迹"计算方法 | 第53页 |
·2002年-2009年炎陵县"碳足迹"动态分析评价 | 第53-54页 |
·"碳足迹"评价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第54页 |
2 炎陵县减少"碳足迹"措施 | 第54-57页 |
·完善"碳足迹"制度 | 第54-55页 |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 | 第55页 |
·努力提高碳汇量 | 第55-56页 |
·全民参与,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 第56-57页 |
3 "碳足迹"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碳足迹"理论体系的完善 | 第57页 |
·"碳足迹"计算方法的精细化研究 | 第57-58页 |
·"碳足迹"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58页 |
4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