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导言 | 第14-19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4-15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5-17页 |
(一) 产业布局规划是工业园区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指导,对园区发展至关重要 | 第15页 |
(二) 产业布局规划是指导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地区工业化进程的需要 | 第15页 |
(三) 加深对西部地区工业园区产业布局研究,是推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增强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 第15-16页 |
(四) 对长田工业园区产业布局研究,是黔中经济区群的发展战略需要 | 第16页 |
(五) 长田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是调整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实施“十二五” 规划的需要 | 第16-17页 |
三、研究的方法及理论依据 | 第17页 |
(一) 综合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二)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7页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一) 创新思路研究,探索发展趋势 | 第17页 |
(二) 注重产业集群,探索共建模式 | 第17-18页 |
(三) 注重产业研究,以供参考借鉴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国内外产业布局相关理论综述 | 第19-29页 |
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第19-22页 |
(一) 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期(19 世纪初至20 世纪中叶) | 第19-20页 |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 | 第20-22页 |
二、国内产业布局理论研究 | 第22-27页 |
(一) 整体产业布局研究 | 第22-23页 |
(二) 行业产业布局研究 | 第23-24页 |
(三) 地区产业布局研究 | 第24-27页 |
三、未来我国产业布局发展的研究方向 | 第27页 |
四、未来我国产业布局规划的政策取向 | 第27-29页 |
(一) 充分重视政府在产业布局优化中的作用,制定更多切实可行的产业布局政策 | 第27-28页 |
(二) 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效率原则 | 第28页 |
(三) 因地制宜,通过区域规划,实行差别化的有针对性的区域调控政 | 第28页 |
(四) 加强区域产业布局的协调,促进我国不同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 | 第28页 |
(五) 继续贯彻以人为本、科教兴国战略 | 第28-29页 |
第二章 产业布局规划的国内外经验借鉴和主要启示 | 第29-36页 |
一、产业布局规划的国外经验借鉴 | 第29-31页 |
(一) 第三意大利的成功经验 | 第29-30页 |
(二) 美国硅谷模式的成功经验 | 第30-31页 |
二、国内产业布局规划经验借鉴 | 第31-34页 |
(一) 珠三角工业园区产业布局经验借鉴 | 第31-33页 |
(二) 重庆正阳工业的布局经验 | 第33-34页 |
三、主要启示 | 第34-36页 |
(一) 细致分析产业布局因素,做好前期工作 | 第34页 |
(二) 注重产业聚集发展和加强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设 | 第34-35页 |
(三) 培育有利于工业园区内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网络关系 | 第35页 |
(四) 创新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模式 | 第35页 |
(五) 加强工业园区内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惠水县长田工业园区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 第36-48页 |
一、惠水县长田工业园区产业布局现状 | 第36-41页 |
(一) 招商引资完成情况 | 第38-39页 |
(二) 工业产值和税收情况 | 第39页 |
(三) 企业入驻情况 | 第39-40页 |
(四)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第40页 |
(五) 产业集群和行业发展情况 | 第40-41页 |
二、惠水县长田工业园区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 第41-48页 |
(一) 长田工业园区产业布局特点分析 | 第41-44页 |
(二) 长田工业园区与所在县(惠水县)各项产值比例分析 | 第44-45页 |
(三) 存在的问题 | 第45-48页 |
第四章 未来五年长田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构想 | 第48-55页 |
一、产业布局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 第48-49页 |
(一) 总体思路 | 第48页 |
(二) 基本原则 | 第48-49页 |
(三) 发展目标 | 第49页 |
二、长田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构想 | 第49-52页 |
(一) 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构想 | 第49-50页 |
(二) 长田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想 | 第50-51页 |
(三) 服务体系建设构想 | 第51-52页 |
三、对长田工业园区产业加快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 第52-55页 |
(一) 加大技术改造支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 第52页 |
(二)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 | 第52-53页 |
(三) 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骨干企业 | 第53页 |
(四) 促进企业整合、重组,培育企业集团 | 第53页 |
(五)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循环经济 | 第53-54页 |
(六) 加快产业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 第54页 |
(七) 明确各项职责,加强分工协调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对贵州省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兴建工业园区产业布局的相关建议 | 第55-59页 |
一、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是产业布局的重点任务 | 第55-56页 |
(一) 强化工业园区规划编制 | 第55页 |
(二) 推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 | 第55页 |
(三)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 第55-56页 |
二、明确工业园区发展的主体功能 | 第56-57页 |
(一) 细致分析、认真对比、发挥比较优势 | 第56页 |
(二) 突出产业重点,确定发展方向 | 第56页 |
(三) 着重产业聚集发展 | 第56-57页 |
(四)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 第57页 |
三、创新工业园区的发展机制体制 | 第57-58页 |
(一) 创新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机制 | 第57页 |
(二) 创新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模式 | 第57页 |
(三) 创新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 | 第57-58页 |
四、着重园区创新能力培养,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保障机制 | 第58-59页 |
(一) 提高工业园区自主创新能力 | 第58页 |
(二) 提升工业园区的外向型经济水平 | 第58页 |
(三) 建立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相关保障机制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注释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