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形成及意义 | 第10-14页 |
(一) 大学生“村官”政策概述 | 第10-12页 |
1. 大学生“村官”政策概述 | 第10页 |
2. 我国现行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分析 | 第10-12页 |
(二) 大学生“村官”对我国村民自治的影响及意义 | 第12-14页 |
1. 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 | 第12-13页 |
2. 提高农民的政治意识和文化素质 | 第13页 |
3. 有利于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 第13-14页 |
二、村民自治概况和存在的问题 | 第14-21页 |
(一) 村民自治概况 | 第14-15页 |
1. 村民自治的界定 | 第14-15页 |
(二) 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中问题及其法律原因分析 | 第15-21页 |
1. 村民会议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2. 农村选举制度中的贿选问题 | 第16-19页 |
3. 村民参与机制难以落到实处 | 第19-20页 |
4. 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20-21页 |
三、大学生“村官”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与法律完善建议 | 第21-27页 |
(一) 大学生“村官”在促进村民自治中的优势 | 第21页 |
(二) 大学生“村官”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 | 第21-27页 |
1. 大学生村官在解决村民会议中存在的问题中的作用 | 第22页 |
2、大学生村官在解决贿选问题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3、大学生村官在落实村民参与机制中发挥的作用 | 第23-24页 |
4、大学生村官在加强农村村务公开、村务管理中得监督作用 | 第24-27页 |
四、大学生“村官”在村民自治中的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法律建议 | 第27-35页 |
(一) 大学生“村官”在村民自治中的自身缺陷 | 第27-28页 |
(二) 大学生“村官”在村民自治中的法律问题分析 | 第28-31页 |
1. 法律地位不明确导致在参与村民自治的建设中角色模糊 | 第28-29页 |
2. 缺少统一的法律依据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规范 | 第29-31页 |
(三) 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法律建议 | 第31-35页 |
1、完善立法,明确大学生“村官”的法律地位和相关管理政策 | 第31页 |
2、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地位 | 第31-32页 |
3、创新选拔制度,增强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 | 第32页 |
4、依法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使大学生村官能“干事”,干“实事” | 第32-33页 |
5、依法完善激励机制,使大学生村官能“留得住”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