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语境下的当代儿童乡土小说叙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叙事环境的文本重构 | 第15-34页 |
(一) 多重的空间:乡村空间的新构型 | 第16-22页 |
1. 乡村空间的静态考察 | 第16-20页 |
2. 乡村空间的动态考察 | 第20-22页 |
(二) 多维的时间:乡土时序的新脉动 | 第22-30页 |
1. 自然时间 | 第23-26页 |
2. 社会时间 | 第26-27页 |
3. 童年时间 | 第27-30页 |
(三) 离散的族群:乡土人际环境的变异 | 第30-34页 |
1. 宗族 | 第31-32页 |
2. 家庭 | 第32-34页 |
二、人物修辞与乡村童年形态 | 第34-48页 |
(一) 集体主人公:整体的意义 | 第35-38页 |
(二) 主体间性:组合的意义 | 第38-40页 |
1. 儿童—儿童的主体间性 | 第38-39页 |
2. 成人—儿童的主体间性 | 第39-40页 |
(三) 特定配角的作用 | 第40-45页 |
1. 父母及类父母人物 | 第41-44页 |
2. 外来者 | 第44-45页 |
(四) 儿童羞愤心态的书写 | 第45-48页 |
三、叙事形态及其意蕴 | 第48-62页 |
(一) “问题小说”的另类复兴 | 第48-52页 |
(二) 知识者话语的言说 | 第52-56页 |
(三) 寻找家园与身份认同 | 第56-62页 |
结语:时代共名与叙事探索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附录 主要作品目录 | 第70-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