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煤矿煤层露头及渣台火区红外探测和治理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煤层隐蔽火源探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红外成像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 | 第13-15页 |
·红外测温仪研究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红外成像仪研究应用现状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总体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2 乌兰矿火区特点和状况分析 | 第17-26页 |
·火区概况 | 第17页 |
·火区位置 | 第17页 |
·自然地理 | 第17页 |
·火区地质 | 第17页 |
·火区分类 | 第17-23页 |
·中部井南渣台火区 | 第18-20页 |
·中部井北渣台火区 | 第20-21页 |
·中部井三号 | 第21-22页 |
·乌兰矿六、七块段三号煤层渣台 | 第22-23页 |
·火区燃烧特点 | 第23-24页 |
·火区带来的危害 | 第24页 |
·乌兰矿火区治理思路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乌兰矿渣台火区火源探测 | 第26-41页 |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红外光谱简介 | 第26-27页 |
·大气屏障与大气窗口 | 第27-28页 |
·几个重要的红外辐射定律 | 第28-30页 |
·煤体的热量积聚过程 | 第30-35页 |
·煤体升温条件 | 第30-33页 |
·温度对热量积聚过程的影响 | 第33-34页 |
·空隙率对热量积聚过程的影响 | 第34页 |
·煤颗粒度对热量积聚过程的影响 | 第34-35页 |
·红外热成像仪的参数的确定 | 第35-36页 |
·红外热成像仪型号选择 | 第36-37页 |
·红外热成像仪的工作原理 | 第37-38页 |
·红外探测结果 | 第38-40页 |
·本章小节 | 第40-41页 |
4 乌兰矿浅部火区煤岩体内气体流动分析 | 第41-47页 |
·SF_6气体示踪技术相关研究 | 第41页 |
·SF_6的性质 | 第41-42页 |
·释放及检测方法 | 第42页 |
·地面漏风通道测试及井下一氧化碳气体来源分析 | 第42-45页 |
·漏风通道检测及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密闭气体变化分析 | 第43-44页 |
·5846 采空区相关巷道气体变化分析 | 第44-45页 |
·地表漏风对井下生产影响结果分析结果 | 第45-46页 |
·地表漏风通道分析 | 第45页 |
·影响原因分析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治理措施及效果分析 | 第47-63页 |
·火区治理技术 | 第47-48页 |
·钻孔布置 | 第48-50页 |
·钻孔布置方法 | 第48-49页 |
·地面注胶钻孔设计 | 第49-50页 |
·乌兰矿火区钻孔位置布置 | 第50页 |
·高分子胶体及其灭火工艺 | 第50-59页 |
·高分子灭火胶体材料的合成机理 | 第50-53页 |
·高分子灭火胶体材料的性能 | 第53-54页 |
·高分子灭火胶体材料用量与性能关系 | 第54-56页 |
·高分子胶体防灭火系统及工艺 | 第56-59页 |
·主要材料用量 | 第59页 |
·剥离与覆盖 | 第59-60页 |
·机械剥离 | 第59-60页 |
·黄土覆盖 | 第60页 |
·治理措施 | 第60-61页 |
·效果分析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 结论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