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结构性的土体小应变本构模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34页 |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小应变范围的说明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30页 |
·土体小应变试验研究及其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 第12-22页 |
·土体结构性及其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剑桥模型及其描述小应变变形的不足 | 第27-30页 |
·研究进展小结 | 第30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30-3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1-34页 |
2 土体小应变变形的结构性机理研究 | 第34-64页 |
·引言 | 第34-36页 |
·土体的细观结构调查 | 第36-37页 |
·胶结结构对小应变特性的影响机理的理论分析 | 第37-42页 |
·细观分析模型 | 第37页 |
·胶结对小应变特性影响的理论推导 | 第37-41页 |
·胶结对小应变变形特性影响讨论 | 第41-42页 |
·土体及其三轴试验的颗粒流模型的建立 | 第42-48页 |
·土体颗粒及粒团的颗粒流模拟 | 第42-44页 |
·土体细观颗粒间相互作用的模拟 | 第44-45页 |
·土体的三轴试验颗粒流模型的建立 | 第45-48页 |
·基于颗粒流模型的土体小应变变形机理分析 | 第48-61页 |
·颗粒间摩擦对小应变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48-50页 |
·颗粒间接触刚度对小应变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50-53页 |
·颗粒间接触粘结强度对小应变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53-56页 |
·颗粒间平行粘结的对小应变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56-59页 |
·围压对小应变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59-61页 |
·本章结论 | 第61-64页 |
3 土体结构的模型描述及其本构关系研究 | 第64-84页 |
·土体结构的模型描述 | 第64-69页 |
·材料结构模型 | 第64页 |
·分布结构模型 | 第64-66页 |
·土体分布结构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 第66页 |
·分布函数与分布密度函数 | 第66-69页 |
·基于材料结构模型的土体本构关系 | 第69-77页 |
·材料结构超固结与应力超固结概念的提出 | 第70-71页 |
·一般弹塑性公式 | 第71-72页 |
·结构性土体的塑性变形 | 第72-74页 |
·模型参数与算例 | 第74-77页 |
·考虑材料结构本构模型的讨论 | 第77页 |
·基于分布结构模型的一维弹塑性本构关系 | 第77-81页 |
·塑性硬化元件的逐渐屈服分析 | 第77-79页 |
·一维逐渐屈服弹塑性本构模型 | 第79-80页 |
·算例 | 第80-81页 |
·本章结论 | 第81-84页 |
4 考虑结构性的土体小应变本构模型 | 第84-104页 |
·多个屈服面同时激活条件下的弹塑性表达 | 第85-88页 |
·基于分布结构模型概念的土体逐渐屈服过程分析 | 第88-94页 |
·考虑结构性的土体小应变本构模型 | 第94-100页 |
·基于分布结构概念的屈服面场 | 第95-96页 |
·加载面 | 第96-97页 |
·流动法则 | 第97页 |
·硬化定律 | 第97页 |
·应力-应变关系 | 第97页 |
·考虑材料结构的弹性变形 | 第97-98页 |
·考虑分布结构的塑性变形 | 第98-100页 |
·模型参数及其讨论 | 第100-101页 |
·算例 | 第101-103页 |
·本章结论 | 第103-104页 |
5 土体小应变模型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第104-116页 |
·论文模型程序化 | 第104-109页 |
·有限差分的计算方法 | 第104-105页 |
·自定义本构模型的执行方法 | 第105-106页 |
·基于fish语言的自定义小应变本构模型算法 | 第106-109页 |
·工程实例 | 第109-114页 |
·工程概况 | 第109-110页 |
·数值模型 | 第110-112页 |
·结果分析 | 第112-114页 |
·讨论 | 第114页 |
·本章结论 | 第114-116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116-120页 |
·结论 | 第116-118页 |
·建议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2页 |
附录 | 第132-133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32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