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中国古典白话小说蒙译活动与胡仁乌力格尔的繁荣 | 第12-36页 |
第一节 蒙古族胡仁乌力格尔的兴起 | 第12-19页 |
一、胡仁乌力格尔的兴起时间 | 第12-14页 |
二、胡仁乌力格尔兴起的时代背景 | 第14-19页 |
第二节 蒙译小说高潮与胡仁乌力格尔的发展机遇 | 第19-23页 |
一、中国古典白话小说蒙译活动的高潮 | 第19-21页 |
二、蒙译小说对胡仁乌力格尔繁荣的促进 | 第21-23页 |
第三节 话本小说的艺术体制对胡仁乌力格尔转型的推动 | 第23-36页 |
一、话本小说在蒙古地区的流传情况 | 第23-24页 |
二、话本小说与“说话技艺” | 第24-25页 |
三、话本小说与胡仁乌力格尔之渊源 | 第25-26页 |
四、话本小说与胡仁乌力格尔题材内容及艺术手法比较 | 第26-29页 |
五、话本小说与胡仁乌力格尔的程式化结构比较 | 第29-36页 |
第二章 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对胡仁乌力格尔题材内容的影响 | 第36-63页 |
第一节 胡仁乌力格尔的故事类型及与古典白话小说的关系 | 第36-39页 |
一、胡仁乌力格尔的故事类型 | 第36-37页 |
二、古代中原故事胡仁乌力格尔的题材来源 | 第37-39页 |
第二节 说书艺人改编古典白话小说的创作特点 | 第39-42页 |
一、题材内容 | 第39-40页 |
二、人物形象 | 第40页 |
三、战争场面 | 第40-41页 |
四、故事结局 | 第41-42页 |
第三节 说书艺人的自主编创与古典白话小说之关系 | 第42-47页 |
一、蒙译小说内容题材的局限性及胡尔齐的自主编创 | 第42-43页 |
二、胡尔齐编创故事的材料来源 | 第43-45页 |
三、胡尔齐的艺术天赋 | 第45-47页 |
第四节 说书艺人编创特点的成因 | 第47-55页 |
一、口头艺术的特点 | 第48-49页 |
二、自身的艺术传承 | 第49-52页 |
三、英雄崇拜的文化传统 | 第52-55页 |
第五节 改编胡仁乌力格尔之代表作——《姚山通》 | 第55-63页 |
一、《姚山通》乌力格尔的题材来源 | 第55-56页 |
二、《姚山通》乌力格尔的故事梗概 | 第56-57页 |
三、《姚山通》乌力格尔的编创艺术 | 第57-63页 |
第三章 北方鼓词对胡仁乌力格尔的体制影响 | 第63-78页 |
第一节 鼓词在清代蒙古地区的发展传播情况 | 第63-68页 |
一、鼓词的起源发展 | 第63-64页 |
二、鼓词传入蒙古地区的时间 | 第64-65页 |
三、蒙古族民众与中原曲艺艺术 | 第65-68页 |
第二节 鼓词与胡仁乌力格尔题材内容及表演方式比较 | 第68-72页 |
一、鼓词与胡仁乌力格尔故事题材的渊源关系 | 第68-69页 |
二、胡仁乌力格尔与鼓词的表演方式 | 第69-72页 |
第三节 韵散结合的说唱体制 | 第72-78页 |
一、汉民族说唱文学史 | 第72-74页 |
二、蒙古民族说唱文学史 | 第74-78页 |
结语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一 现存蒙译汉文古典小说、话本 | 第83-90页 |
附录二 胡仁乌力格尔现存说唱曲目 | 第90-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作者简介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