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第一部分 | 第6-9页 |
中文摘要(一) | 第6-7页 |
Abstract (1) | 第7-9页 |
第二部分 | 第9-12页 |
中文摘要(二) | 第9-10页 |
Abstract (2) | 第10-12页 |
第三部分 | 第12-15页 |
中文摘要(三) | 第12-13页 |
Abstract (3) | 第13-15页 |
第四部分 | 第15-19页 |
中文摘要(四) | 第15-17页 |
Abstract (4) | 第17-19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9-22页 |
第一部分 | 第22-64页 |
1 引言 | 第22-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55页 |
·材料 | 第27-34页 |
·方法 | 第34-55页 |
3 结果 | 第55-61页 |
·溶血素基因信号肽分析 | 第55-56页 |
·溶血素基因扩增结果 | 第56页 |
·溶血素基因T-A克隆鉴定结果 | 第56页 |
·溶血素基因亚克隆酶切结果 | 第56-57页 |
·溶血素基因重组蛋白表达和纯化结果 | 第57页 |
·抗血清检测结果 | 第57-58页 |
·重组溶血素蛋白的溶血效果 | 第58页 |
·溶血素基因RT-PCR结果 | 第58-59页 |
·钩体溶血素蛋白分泌性检测结果 | 第59-61页 |
4 讨论 | 第61-63页 |
5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二部分 | 第64-92页 |
1 引言 | 第64-6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7-80页 |
·材料 | 第67-68页 |
·方法 | 第68-80页 |
3 结果 | 第80-88页 |
·细胞因子芯片结果 | 第80页 |
·CCK-8检测THP-1和J774A.1细胞活性的结果 | 第80-82页 |
·重组溶血素蛋白促进人和小鼠巨噬细胞促炎作用 | 第82-83页 |
·TLR受体阻断结果 | 第83-86页 |
·胞内信号通路阻断结果 | 第86-88页 |
4 讨论 | 第88-91页 |
5 小结 | 第91-92页 |
第三部分 | 第92-103页 |
1 引言 | 第92-9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93-96页 |
·材料 | 第93页 |
·方法 | 第93-96页 |
3 结果 | 第96-100页 |
·问号钩体赖株全菌抗血清及其IgG的MAT效价 | 第96页 |
·问号钩体在不同细胞内的状态 | 第96页 |
·MDC抑制细胞内吞问号钩体的效果 | 第96-97页 |
·PAO抑制细胞内吞问号钩体的效果 | 第97-98页 |
·网格蛋白抗体阻断细胞内吞问号钩体的效果 | 第98-100页 |
4 讨论 | 第100-102页 |
5 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四部分 | 第103-115页 |
1 引言 | 第103-10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06-109页 |
·材料 | 第106-107页 |
·方法 | 第107-109页 |
3 结果 | 第109-112页 |
·问号钩体赖株全菌抗血清及其IgG的MAT效价 | 第109页 |
·钩体感染THP-1细胞后吞噬泡演变过程 | 第109页 |
·问号钩体感染J774A.1细胞后吞噬泡演变过程 | 第109-110页 |
·钩体溶血素在THP-1细胞中与不同时期吞噬泡膜分子标志共定位 | 第110页 |
·钩体溶血素在J774A.1细胞中与不同时期吞噬泡膜分子标志共定位 | 第110-112页 |
4. 讨论 | 第112-114页 |
5 小结 | 第114-115页 |
全文总结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3页 |
综述 | 第123-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3-144页 |
研究论文 | 第143-144页 |
参与的课题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