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8-10页 |
| ·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 第9页 |
| ·工序质量统计控制 | 第9-10页 |
| ·工序质量控制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产品质量管理基础 | 第13-39页 |
| ·产品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 第13-21页 |
| ·传统质量管理阶段 | 第13-14页 |
| ·质量检验管理阶段 | 第14-16页 |
|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 第16-17页 |
| ·现代质量管理阶段 | 第17-21页 |
| ·国内外质量管理的现状 | 第21-25页 |
| ·美国的质量管理模式 | 第22-23页 |
| ·日本质量管理模式 | 第23-25页 |
| ·我国的质量管理状况 | 第25页 |
| ·质量控制的数理统计学基础 | 第25-28页 |
| ·数据的种类 | 第25-26页 |
| ·总体和样本 | 第26页 |
| ·数据特征值 | 第26-28页 |
| ·数据的修整 | 第28页 |
| ·最常见的概率分布─正态分布 | 第28页 |
| ·常用质量控制统计方法 | 第28-39页 |
| ·检查表(调查表) | 第29-30页 |
| ·分层法(层别法) | 第30页 |
| ·直方图 | 第30-32页 |
| ·散布图 | 第32-35页 |
| ·排列图(柏拉图) | 第35-36页 |
| ·因果图 | 第36-38页 |
| ·控制图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工序质量控制的理论及方法 | 第39-53页 |
| ·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 | 第39-43页 |
| ·工序质量的概念 | 第39页 |
| ·工序质量波动 | 第39-41页 |
| ·工序控制中产品质量特性值的概率分布 | 第41-42页 |
| ·产品质量变异的原因 | 第42-43页 |
| ·工序质量控制的方法 | 第43-53页 |
| 第四章 曲烟9000KG/H制丝线及其控制系统介绍 | 第53-61页 |
| ·曲烟9000kg/h制丝工艺简介 | 第53-55页 |
| ·曲烟9000kg/h制丝线控制系统简介 | 第55-61页 |
| ·控制系统的特点 | 第55页 |
| ·控制系统结构 | 第55-56页 |
| ·控制系统主要功能 | 第56-59页 |
| ·控制系统网络结构 | 第59-60页 |
| ·现有控制系统的不足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工序质量控制系统的构建与功能设计 | 第61-64页 |
| ·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及应具备的条件 | 第61-62页 |
| ·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 | 第61页 |
| ·良好的工序质量控制应具备的条件 | 第61-62页 |
| ·工序质量控制系统的构建原理 | 第62-64页 |
| 第六章 9000KG/H制丝线工序质量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64-80页 |
| ·在线工序质量控制系统的功能 | 第64页 |
| ·在线工序质量控制系统的特点 | 第64-65页 |
| ·9000kg/h制丝线工序质量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65-80页 |
| ·确定模型主要功能 | 第65-67页 |
| ·曲烟9000kg/h制丝生产线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分析及确定 | 第67-70页 |
| ·控制图应用探索,实现初步建模 | 第70-75页 |
| ·应用标准偏差及工序能力指数评价工序质量保证能力 | 第75-80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 附录B 缩略词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