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10-13页 |
第一节 关于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案例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由案例引发的法律问题的思考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概述 | 第13-24页 |
第一节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概念 | 第13-18页 |
一、保险代位求偿权在保险法中的地位 | 第13-14页 |
二、学者关于保险代位求偿权概念的观点 | 第14-16页 |
三、各国(地区)立法例对于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规定 | 第16-18页 |
第二节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立法目的 | 第18-19页 |
一、防止被保险人的不当得利 | 第18页 |
二、避免加害人不当免责 | 第18-19页 |
三、使保险人有能力降低保险费率 | 第19页 |
第三节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性质 | 第19-21页 |
一、债权拟制转移说 | 第19-20页 |
二、赔偿请求权说 | 第20页 |
三、债权法定移转说 | 第20-21页 |
第四节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请求权基础 | 第21-24页 |
一、请求权基础仅为侵权行为而生的赔偿请求权 | 第22-23页 |
二、请求权基础不限于侵权行为而生的赔偿请求权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实现 | 第24-41页 |
第一节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名义 | 第24-26页 |
一、以被保险人的名义行使保险代位求偿权 | 第25页 |
二、以保险人的名义行使保险代位求偿权 | 第25页 |
三、既可以保险人也可以被保险人名义行使保险代位求偿权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条件 | 第26-31页 |
一、理论界的看法 | 第26-27页 |
二、实践中的做法 | 第27-29页 |
三、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节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范围 | 第31-37页 |
一、不应限于财产保险 | 第31-34页 |
二、应仅限于保险赔偿金额内 | 第34-35页 |
三、不应包括公估检验等费用 | 第35-37页 |
第四节 被保险人的对应性义务 | 第37-41页 |
一、被保险人对保险代位求偿权的协助义务 | 第37-38页 |
二、被保险人的弃权行为对保险代位求偿权的影响 | 第38-41页 |
第四章 保险代位求偿权行使的限制 | 第41-50页 |
第一节 保险代位求偿权行使对象的限制 | 第41-44页 |
一、家庭成员及其组成人员范围的界定 | 第41-42页 |
二、投保人可以成为行使对象 | 第42-43页 |
三、国家机关可以成为行使对象 | 第43-44页 |
第二节 保险代位求偿权诉讼时效的限制 | 第44-47页 |
一、以保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作为起算点 | 第45页 |
二、以保险人向被保险人给付保险赔偿金之日作为起算点 | 第45-47页 |
第三节 保险代位求偿权受偿顺序的限制 | 第47-50页 |
一、保险人的利益优先 | 第47-48页 |
二、被保险人的利益优先 | 第48页 |
三、保险人与被保险人按比例获赔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