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6页
导论第16-29页
 一、沦陷区文学研究现状第16-19页
 二、关键词解释第19-26页
 三、选题意义与主要内容第26-29页
第一章 民族危机与作家选择第29-78页
 第一节 沦陷区作家的选择与心态第29-40页
  一、沦陷区作家的生存方式第30-34页
  二、民族意识对作家心态的影响第34-40页
 第二节 乡土叙事与反抗意志——沦陷时期山丁的民族意识第40-52页
  一、现实精神与乡土文学第40-43页
  二、困境意识与反抗意志第43-48页
  三、“暗与灭”中的“绿色”憧憬第48-52页
 第三节 民族危亡背景下的女性言说——以张爱玲为中心第52-65页
  一、女性写作现象的兴起第52-55页
  二、日常生活体验与女性民族意识第55-60页
  三、个体焦虑、文明焦虑与民族命运第60-65页
 第四节 在民族与个人之间——沦陷时期周作人的民族意识第65-78页
  一、民族危机时的选择与所为第65-68页
  二、道义事功与个人得失第68-71页
  三、文化维系与思想策略第71-78页
第二章 沦陷区文学期刊中的民族意识第78-120页
 第一节 沦陷区文学期刊与民族意识第78-85页
  一、期刊管制与意识突围第78-81页
  二、背景影响与复杂形态第81-85页
 第二节 沦陷迷境中的双重图景——对《中国文艺》民族意识的考察第85-98页
  一、编辑者对刊物的影响第86-94页
  二、日伪政治的干扰与文化中国的坚守第94-98页
 第三节 风雨绽放“紫罗兰”——对《紫罗兰》民族意识的考察第98-107页
  一、鸳派传统与战时新意——主编周瘦鹃的民族意识第99-103页
  二、散点透视《紫罗兰》中的民族意识第103-107页
 第四节 坚守民族价值立场的“堡垒掩体”——对《万象》民族意识的考察第107-120页
  一、趣味与责任——陈蝶衣与前期《万象》第108-111页
  二、自觉与转型——柯灵与后期《万象》第111-114页
  三、融通与坚守——《万象》作品中的民族意识第114-120页
第三章 沦陷区文学中的民族集体记忆第120-161页
 第一节 沦陷的土地与乡土文学第120-136页
  一、沦陷厄运与乡土情结第121-125页
  二、沦陷区文学的“乡土”写实与想象第125-130页
  三、沦陷区“乡土文学”及其意义第130-136页
 第二节 沦陷区文学中的民族历史意识第136-149页
  一、民族传承与记忆延续第136-139页
  二、情感倾向与意识分化第139-143页
  三、沦陷区文学中的历史题材作品第143-149页
 第三节 沦陷区文学中的语言殖民与抵抗第149-161页
  一、沦陷区语言问题的提出第150-153页
  二、“语言殖民”下作家的情感体验第153-156页
  三、“国语”的文学与文学的“国语”第156-161页
第四章 殖民统治下的叙事症候第161-181页
 第一节 民族危机下的道德言说与伦理叙事第161-172页
  一、民族气节与道德底线第162-164页
  二、暴力叙述与社会失范第164-168页
  三、乱伦叙事与道德失序第168-172页
 第二节 沦陷区文学中的隐喻第172-181页
  一、隐喻在沦陷区文学中的作用第173-174页
  二、沦陷区文学中喻体的种类第174-177页
  三、沦陷区文学中隐喻的本体指向第177-181页
余论:沦陷区文学中民族意识的时空流变第181-188页
参考文献第188-194页
致谢第194-19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96-197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97页

论文共1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益生菌CL22治疗Balb/c小鼠慢性胃炎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环氧化酶-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的表达特点和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