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合建式一体化氧化沟水力性能和节能特点研究

1. 概述第1-20页
 1.1 氧化沟工艺概述第8-9页
  1.1.1 氧化沟工艺基本原理和主要设计参数第8页
  1.1.2 氧化沟的工艺特点第8-9页
 1.2 氧化沟的发展第9-14页
  1.2.1 工艺的改良第10-13页
  1.2.2 设备的更新第13-14页
 1.3 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4-18页
  1.3.1 A~2/O工艺第14-16页
  1.3.2 合建式一体化氧化沟同步除磷脱氮工艺第16-18页
 1.4 课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8-20页
  1.4.1 论文选题依据第18-19页
  1.4.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2. 实验的工艺流程、设备及实验方法第20-24页
 2.1 实验工艺流程第20页
 2.2 实验设备及装置第20-21页
  2.2.1 曝气转刷第20页
  2.2.2 水下推动器第20-21页
 2.3 实验污水水质第21页
 2.4 实验方法第21-22页
  2.4.1 合建式一体化氧化沟水力性能实验研究第21-22页
  2.4.2 合建式一体化氧化沟节能特点研究第22页
 2.5 分析项目及方法第22-24页
  2.5.1 物理记录项目第22页
  2.5.2 化学分析项目第22-23页
  2.5.3 生物镜检项目第23-24页
3. 合建式一体化氧化沟水力性能实验研究第24-42页
 3.1 合建式一体化氧化沟示范工程简介第24-25页
  3.1.1 工程概括第24页
  3.1.2 工艺流程及主要设计参数第24页
  3.1.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第24-25页
 3.2 氧化沟流速分布研究第25-31页
  3.2.1 氧化沟流速分布理论研究第25-26页
  3.2.2 主沟水下推动器停开,两台转刷开启时流速分布研究第26-28页
  3.2.3 水下推动器全开时不同工况的流速分布研究第28-31页
 3.3 不同工况氧分布情况分析第31-35页
  3.3.1 溶解氧分布影响因素分析第31-32页
  3.3.2 一台转刷开启氧分布情况分析第32-33页
  3.3.3 二台转刷同时开启时溶解氧分布情况第33-34页
  3.3.4 三台转刷开启时溶解氧分布情况研究第34-35页
  3.3.5 小结第35页
 3.4 污泥分布情况研究第35-39页
 3.5 氧化沟沟深问题研究第39-42页
  3.5.1 氧化沟工艺设计中沟深问题概述第39页
  3.5.2 氧化沟沟深加大的有利性分析第39-40页
  3.5.3 氧化沟沟深加大的不利性分析第40-42页
4. 合建式一体化氧化沟节能特点分析第42-66页
 4.1 城市污水处理厂节能问题概述第42-43页
 4.2 固液分离及污泥无泵自动回流节能特点分析第43-47页
  4.2.1 固液分离器节能特点概述第43-44页
  4.2.2 污泥无泵自动回流机理分析第44-45页
  4.2.3 污泥无泵自动回流影响因素分析第45-47页
 4.3 水力内回流节能特点分析第47-57页
  4.3.1 水力内回流节能特点概述第47-49页
  4.3.2 水力内回流应用原理分析第49-52页
  4.3.3 水力内回流实际运行情况分析第52-57页
 4.4 能量及运行方式优化的节能特点研究第57-63页
  4.4.1 氧化沟能量配置合理性分析第58-61页
  4.4.2 运行方式的优化第61-63页
 4.5 新型高效曝气推流设备在氧化沟中的可行性分析第63-66页
  4.5.1 应用新型高效曝气推流设备的必要性第63-64页
  4.5.2 旋涡式曝气机应用合建式一体化氧化沟的可行性第64-66页
5. 结论和建议第66-68页
 5.1 结论第66页
 5.2 建议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致谢第71-72页
附表第72-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会计
下一篇:可计量与会计信息质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