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4页 |
1.1 软件测试 | 第7-10页 |
1.1.1 软件测试的历史与发展 | 第8-9页 |
1.1.2 软件测试发展现状与研究热点 | 第9-10页 |
1.2 软件可靠性 | 第10-12页 |
1.2.1 软件可靠性的历史与发展 | 第10-11页 |
1.2.2 软件可靠性发展现状与研究热点 | 第11-12页 |
1.3 软件可靠性与软件测试 | 第12页 |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软件测试 | 第14-49页 |
2.1 软件测试的过程 | 第14-17页 |
2.2 软件测试方法 | 第17-19页 |
2.3 面向对象的程序特点对软件测试的影响 | 第19-22页 |
2.3.1 基本构造模块 | 第20-21页 |
2.3.2 系统的功能实现 | 第21页 |
2.3.3 信息隐蔽与封装性 | 第21页 |
2.3.4 继承性 | 第21-22页 |
2.3.5 多态性和动态绑定 | 第22页 |
2.4 面向对象测试的层次划分及内容 | 第22-24页 |
2.4.1 方法测试 | 第22页 |
2.4.2 类测试 | 第22-23页 |
2.4.3 类簇的测试 | 第23-24页 |
2.4.4 系统测试 | 第24页 |
2.5 面向对象的测试和传统测试的比较 | 第24-25页 |
2.6 软件测试用例设计 | 第25-32页 |
2.6.1 基于程序实现角度设计软件测试用例 | 第26-29页 |
2.6.2 基于程序规约角度设计软件测试用例 | 第29-32页 |
2.7 Z语言及测试用例自动生成 | 第32-38页 |
2.7.1 形式方法与软件规格说明 | 第32-34页 |
2.7.2 软件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 | 第34-38页 |
2.8 测试时间的应用前处理 | 第38-40页 |
2.8.1 测试压缩因子 | 第38-39页 |
2.8.2 并行测试 | 第39-40页 |
2.9 自动测试工具的选择 | 第40-49页 |
2.9.1 需求分析 | 第42-43页 |
2.9.2 明确限制 | 第43-46页 |
2.9.3 市场工具信息收集 | 第46页 |
2.9.4 选择工具 | 第46-49页 |
第三章 软件可靠性 | 第49-81页 |
3.1 TAGGING模型扩展 | 第51-58页 |
3.1.1 TAGGING方法描述 | 第51-56页 |
3.1.2 学习曲线对模型的影响 | 第56-58页 |
3.2 软件可靠性组合模型 | 第58-71页 |
3.2.1 PLR | 第59页 |
3.2.2 U结构图 | 第59-61页 |
3.2.3 Y结构图 | 第61-63页 |
3.2.4 PLR、U-Plot、Y-Plot的比较 | 第63-64页 |
3.2.5 模型校正 | 第64-65页 |
3.2.6 软件可靠性组合模型建立 | 第65-71页 |
3.3 SRDSS模型以及相关几个问题的探讨 | 第71-81页 |
3.3.1 SRDSS模型 | 第72-74页 |
3.3.2 SRDSS分析 | 第74-76页 |
3.3.3 SRDSS的特征 | 第76-77页 |
3.3.4 软件测试策略对模型选择的影响 | 第77-79页 |
3.3.5 FMVTPE | 第79-81页 |
结束语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