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2-5页 |
引言 | 第5-6页 |
第一章:风险投资概述 | 第6-10页 |
第一节:风险投资的定义 | 第6-8页 |
第二节:风险投资的特征 | 第8-10页 |
一、风险投资的高风险和高收益性 | 第8-9页 |
二、风险投资往往是多项目的组合投资 | 第9页 |
三、风险投资以股权投资形式为主 | 第9-10页 |
四、风险投资是一种附期限的投资 | 第10页 |
五、风险投资是资金与管理并举的专业性投资 | 第10页 |
第二章:我国外商风险投资现状概述及其本土化趋势 | 第10-17页 |
第一节:我国外商风险投资发展概述 | 第10-15页 |
一、合资企业阶段 | 第11页 |
二、“红筹模式”的兴起 | 第11-13页 |
三、“红筹模式”的淡出 | 第13-15页 |
第二节:我国境内外商风险投资市场环境和法律制度的变化 | 第15-17页 |
一、基本商事法律的修改突出了股东意思自治 | 第15页 |
二、专门针对外商风险投资的规范性法律文件陆续颁布 | 第15-16页 |
三、中国境内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取得重大进步 | 第16-17页 |
第三章:外商风险投资中投资者权利保障机制总述 | 第17-28页 |
第一节:风险投资权利保障机制的框定 | 第17-18页 |
第二节:风险投资权利保障机制的特征 | 第18-20页 |
一、风险投资权利保障机制的约定性和相对性 | 第18页 |
二、风险投资权利保障机制的单方性和偏向性 | 第18-19页 |
三、风险投资权利保障机制的附条件性和时限性 | 第19-20页 |
四、风险投资权利保障机制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 第20页 |
第三节:风险投资权利保障机制的功能 | 第20-23页 |
一、风险投资权利保障机制的保护功能 | 第20-21页 |
二、风险投资权利保障机制的激励功能 | 第21-22页 |
三、风险投资权利保障机制的分配功能 | 第22页 |
四、风险投资权利保障机制的退出功能 | 第22-23页 |
第四节:风险投资权利保障机制的正当性分析 | 第23-28页 |
一、契约自由是风险投资权利保障机制正当性的法学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二、风险投资业之高风险性是风险投资权利保障机制正当性的经济性基础 | 第24-25页 |
三、风险投资人和目标企业创始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是风险投资权利保障机制正当性的现实性基础 | 第25-27页 |
四、中小股东保护是风险投资权利保障机制的公司法基础 | 第27-28页 |
第四章:外商风险投资中投资者权利保障机制分述 | 第28-56页 |
第一节:风险投资进入阶段的特殊安排 | 第28-36页 |
一、风险投资溢价增资问题研究 | 第28-31页 |
二、对赌协议问题研究 | 第31-36页 |
第二节:风险投资进入阶段的特殊安排 | 第36-46页 |
一、优先购买权问题研究 | 第36-39页 |
二、优先认购权问题研究 | 第39-41页 |
三、优先分红权问题研究 | 第41-44页 |
四、特别信息权 | 第44-46页 |
第三节:风险投资退出阶段的特殊安排 | 第46-56页 |
一、要求公司回赎风险投资人持有的公司股权的权利 | 第46-51页 |
二、共同出售权 | 第51-52页 |
三、强制随售权 | 第52-54页 |
四、优先清算权 | 第54-56页 |
第五章:关于我国外商风险投资权利保障机制立法的评述和建议 | 第56-61页 |
第一节:我国外商风险投资权利保障机制的现行立法评述 | 第56-59页 |
一、法出多门,缺少专门针对风险投资行为的立法 | 第56-57页 |
二、类型单一,股权种类上只有普通股而没有优先股 | 第57页 |
三、内外有别,公司法基本规则和外商投资企业法律规则有待协调 | 第57-58页 |
四、资本制度僵化,现行公司资本制度无法满足风险投资和公司融资的需要 | 第58-59页 |
第二节:有关我国外商风险投资权利保障机制的立法建议 | 第59-61页 |
一、尽快更新和梳理我国外资立法体系 | 第59页 |
二、制定风险投资专门法律 | 第59页 |
三、区分注册资本和股权价值 | 第59-60页 |
四、创建优先股制度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