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第2章 城市河道景观的概念体系 | 第14-24页 |
·河道的概念 | 第14页 |
·城市河道的概念 | 第14-17页 |
·城市河道的定义 | 第14页 |
·城市河道的功能 | 第14-16页 |
·城市河道的类型 | 第16-17页 |
·城市河道景观的概念 | 第17-20页 |
·城市河道景观的定义 | 第17页 |
·城市河道的景观构成 | 第17-19页 |
·城市河道的景观特征 | 第19-20页 |
·城市河道景观与城市景观 | 第20-22页 |
·城市景观的定义及分类 | 第20页 |
·城市河道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关系 | 第20-22页 |
·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国内外城市河道景观的研究现状 | 第24-33页 |
·国外城市河道景观的建设现状及历史经验 | 第24-26页 |
·国外城市河道景观的建设现状 | 第24-26页 |
·国外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经验 | 第26页 |
·国内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现状、现存问题、原因及发展趋势 | 第26-32页 |
·国内城市河道景观的建设现状 | 第26-27页 |
·国内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现存问题 | 第27-29页 |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0页 |
·国内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发展趋势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原则 | 第33-53页 |
·注重自然环境的营造——生态性 | 第33-37页 |
·污染的治理 | 第33-34页 |
·原有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开发 | 第34-36页 |
·人工生态环境的营造 | 第36-37页 |
·注重人水关系的营造——亲水性 | 第37-42页 |
·人与水的关系 | 第37-40页 |
·人的亲水行为方式 | 第40-42页 |
·亲水性场所的营造 | 第42页 |
·注重历史文化的延伸——地域特色性 | 第42-44页 |
·地域文化与城市河道的关系 | 第42-43页 |
·地域文化的挖掘与塑造 | 第43-44页 |
·注重视觉形象的塑造——美观性 | 第44-48页 |
·人的视点与视线的分析 | 第44-46页 |
·人的审美心理与景观塑造 | 第46-48页 |
·道路交通分析 | 第48-51页 |
·道路交通基本原则 | 第48-49页 |
·道路交通细则 | 第49-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元素分析 | 第53-78页 |
·总体规划布局与定位 | 第53-56页 |
·前期勘察 | 第53页 |
·主题观念定位 | 第53-54页 |
·平面规划布局 | 第54-55页 |
·断面规划 | 第55-56页 |
·蓝带——水域设计 | 第56-65页 |
·水面及河底 | 第56页 |
·护岸 | 第56-63页 |
·亲水设施建设 | 第63-65页 |
·绿带——绿化设计 | 第65-68页 |
·滨河植物的生态功能 | 第65-66页 |
·滨河植物的选用 | 第66-68页 |
·灰带——硬质景观设计 | 第68-76页 |
·滨水广场 | 第68页 |
·景观建筑 | 第68-70页 |
·道路铺装 | 第70-71页 |
·景观小品 | 第71-73页 |
·环境设施 | 第73-76页 |
·小结 | 第76-78页 |
第6章 现代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 第78-92页 |
·韩国首尔清溪川河道景观改造 | 第78-82页 |
·项目概况 | 第78页 |
·环境改造措施 | 第78-81页 |
·成果分析 | 第81-82页 |
·法国塞纳河河道景观 | 第82-86页 |
·项目概况 | 第82页 |
·环境改造措施 | 第82-85页 |
·成果分析 | 第85-86页 |
·成都沙河景观整治分析 | 第86-90页 |
·项目概况 | 第86-87页 |
·考察分析 | 第87-90页 |
·实例对照分析 | 第90-91页 |
·小结 | 第91-92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附录1:成都沙河景观环境设计调查问卷 | 第97-98页 |
附录2:成都沙河景观环境设计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98-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设计作品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