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的交易制度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的概念分析 | 第9-15页 |
| 第一节 概念辨析 | 第9-11页 |
| ·非上市公众公司的概念辨析 | 第9-10页 |
| ·场外交易市场的概念与层次划分 | 第10-11页 |
| 第二节 市场定位 | 第11-13页 |
| ·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的性质 | 第11-12页 |
| ·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与三板市场的关系 | 第12页 |
| ·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与创业板的关系 | 第12-13页 |
| 第三节 交易制度概述 | 第13-15页 |
| ·竞价交易制度 | 第13页 |
| ·做市商制度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OTC市场交易制度发展的历史分析 | 第15-29页 |
| 第一节 传统店头市场的交易制度 | 第15-16页 |
| 第二节 现代 OTC市场交易制度的建立 | 第16-18页 |
| 第三节 现代 OTC市场交易制度的分化 | 第18-23页 |
| ·OTC市场中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的混合化 | 第19-23页 |
| ·低层次市场交易制度的相对稳定 | 第23页 |
| 第四节 OTC市场交易制度发展的规律总结 | 第23-29页 |
| ·OTC市场交易制度的目的价值 | 第23-25页 |
| ·混合交易制度的适用性分析 | 第25-29页 |
| 第三章 低层次股票市场做市商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29-41页 |
| 第一节 美国OTCBB市场的交易制度 | 第29-32页 |
| ·市场概况 | 第29-30页 |
| ·OTCBB市场的传统做市商交易 | 第30-32页 |
| 第二节 台湾兴柜股票市场的交易制度 | 第32-37页 |
| ·市场概况 | 第32-33页 |
| ·兴柜股票市场的电脑议价点选交易 | 第33-37页 |
| 第三节 英国PLUS市场的交易制度 | 第37-40页 |
| ·市场概况 | 第37-38页 |
| ·PLUS市场的交易制度 | 第38-40页 |
| 第四节 比较结论及启示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我国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41-50页 |
| 第一节 我国OTC市场概况 | 第41-43页 |
| ·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概况 | 第41-42页 |
| ·股份报价转让业务概况 | 第42-43页 |
| ·天津股权交易所概况 | 第43页 |
| 第二节 我国OTC市场交易制度的现状 | 第43-46页 |
| ·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交易制度 | 第43-45页 |
| ·股份报价转让业务的交易制度 | 第45-46页 |
| ·天津股权交易所的交易制度 | 第46页 |
| 第三节 我国OTC市场交易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6-50页 |
| ·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交易制度的问题 | 第46-48页 |
| ·股份报价转让业务交易制度的问题 | 第48页 |
| ·天津股权交易所交易制度的问题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我国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制度的设计 | 第50-56页 |
| 第一节 价值取向及基本制度 | 第50-51页 |
| ·以流动性作为交易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 | 第50页 |
| ·逐步引入报价驱动的做市商交易制度 | 第50-51页 |
| 第二节 建立电子化做市商交易系统 | 第51-53页 |
| ·考虑因素 | 第52页 |
| ·建立电子化做市商交易系统的具体方式 | 第52-53页 |
| 第三节 设立协议转让模式作为补充 | 第53-54页 |
| ·设立协议转让模式的必要性 | 第53页 |
| ·协议转让价格与做市商报价的协调 | 第53-54页 |
| 第四节 其它建议 | 第54-56页 |
| ·每只股票至少有两名以上做市商 | 第54页 |
| ·设立或修改做市商持股的相关规定 | 第54-55页 |
| ·设立特定情形下的报价义务豁免条款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个人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