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用地管理制度变迁与改革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序 | 第8-12页 |
1. 绪论 | 第12-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综述 | 第15-18页 |
·交易费用学说 | 第15-17页 |
·产权理论 | 第17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7-18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1页 |
·铁路用地的范围 | 第18-19页 |
·铁路用地管理的界定 | 第19-20页 |
·铁路用地管理制度的界定 | 第20-21页 |
·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21-23页 |
2. 对我国铁路用地管理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 | 第23-33页 |
·我国铁路用地管理制度变迁的需求因素 | 第23-26页 |
·我国土地资源的稀缺性程度逐渐增加 | 第23-24页 |
·铁路建设技术和用地规模的变化 | 第24-25页 |
·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 | 第25-26页 |
·我国铁路用地管理制度变迁的供给因素 | 第26-28页 |
·外在产权约束的变化 | 第26-27页 |
·铁路土地管理技术的变迁 | 第27页 |
·决策者的净收益 | 第27-28页 |
·制度变迁的收益——成本与均衡 | 第28-30页 |
·微观主体的行为逻辑 | 第28页 |
·收益——成本分析 | 第28-29页 |
·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 | 第29-30页 |
·我国铁路用地管理制度变迁的方式 | 第30-31页 |
·强制性制度变迁——自上而下的变迁过程 | 第30-31页 |
·诱致性制度变迁——自下而上的变迁过程 | 第31页 |
·路径锁定作用 | 第31-33页 |
3. 对我国铁路用地管理制度变迁的实证研究 | 第33-59页 |
·资源型管理阶段 | 第33-37页 |
·外部经济、政策环境 | 第34页 |
·铁路用地管理制度特征 | 第34-35页 |
·制度特征形成原因分析 | 第35-36页 |
·制度变迁评价 | 第36-37页 |
·过渡阶段 | 第37-46页 |
·土地政策沿革 | 第37-40页 |
·铁路用地管理制度特征 | 第40-42页 |
·制度特征形成原因分析 | 第42-43页 |
·制度变迁成本分析 | 第43-45页 |
·小结与评价 | 第45-46页 |
·资产型管理阶段 | 第46-58页 |
·政策总结与评述 | 第46-49页 |
·铁路用地管理制度改革现状 | 第49-51页 |
·资产化改革的现存问题 | 第51-52页 |
·我国铁路用地资产化管理方式探讨 | 第52-58页 |
·本章总结 | 第58-59页 |
4. 香港及国外铁路用地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59-64页 |
·完善的产权制度 | 第59页 |
·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 第59-61页 |
·政府的支持政策 | 第61-62页 |
·强调土地和交通协调发展 | 第62-64页 |
5. 我国铁路用地管理制度改革建议 | 第64-70页 |
·完善铁路多元化经营发展模式 | 第64页 |
·进一步尝试和完善激励模式 | 第64-65页 |
·理顺铁路用地管理的职能和考核体制 | 第65-66页 |
·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能 | 第65-66页 |
·规范考核机制,遏制浪费土地现象 | 第66页 |
·修订与完善土地管理规章与技术标准 | 第66-67页 |
·完善铁路用地的监察管理机制 | 第67-68页 |
·建立规范的土地资产处置机制 | 第68-7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作者简历 | 第74-7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6页 |